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改革的艱難與危難

http://www.CRNTT.com   2013-05-31 09:39:02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鄧清波的文章《中國改革的艱難與危難》,內容如下:
   
  被譽為中共高層“智囊”、胡錦濤“文膽”的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日前來港論“中國政治改革”。他在會上透露,習李新政將沿著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道路繼續前進,下半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在改革上有大膽舉措。

  “習李新政”才剛上路,下半年就有“大膽舉措”,這體現了新一屆中國高層領導銳意改革的精神確實非常強烈。然而,應該看到,目前中國民眾輿論對於更深入、更“大膽”的改革舉措,仍然說不上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特別表現在或知改革“艱難”、不識改革“危難”。

  對於中國改革、尤其是政治體制改革的“艱難”,在中國社會多少有所討論,甚至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識,如大家都認為“艱難”主要來源於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改革到“深入區”後對政治經濟體制根本性難題的碰觸、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不易等。

  但是,對於改革依然面臨的巨大風險、若舉措不當可能帶來的嚴重“危難”局面,可以說人們和媒體輿論都還探討得不夠。甚至,越是認識到改革的“艱難”,大家越忽視改革的“危難”,因為,當人們把改革進展不如自己預期之快、之深、之廣,簡單地歸結為既得利益阻撓等“艱難”因素,就會給黨和政府寄予更高期盼,認為只要高層能夠克服“畏難”情緒,拿出勇氣魄力,改革就可以繼續狂飈突進。

  然而,古今中外眾多的改革先例表明,對於一個國家和社會的重大改革來說,成敗關鍵往往並不在於高層缺乏面對艱難的勇氣,而在於高層對改革可能造成的危難局勢估計不足、缺乏應對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