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地方債化危為機的最佳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3-08-19 08:16:22  


 
  文章指出,在重視債務負擔的長期視角的同時,也要注意提高短期償債能力。在這方面,可有多種措施。

  首先,在開源方面可考慮開征住房轉讓收益的個人所得稅以及房產稅。今年頒布的房地產調控“國五條”實施細則明確規定,對出售自有住房者,通過稅收征管、房屋登記等歷史信息能核實房屋原值的,應依法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征。可除了北京之外,其他地方都沒有執行這個政策。房產稅,目前只有上海和重慶在試點,還有待進一步擴大。由於個人所得稅是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稅,房產稅是完全的地方稅,開征這些稅種有利於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並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對於應開征的稅種不積極開征,那些地方政府豈不是“捧著金飯碗要飯吃”?

  其次,在節流方面不妨考慮增加長期債券的發行,提升債券信用等級,以降低還本付息支出。現存的地方政府債務在融資安排上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銀行貸款多。據審計署的數據,78%左右的地方政府債務來自銀行貸款。銀行貸款的平均期限一般較短,而投資項目的期限一般較長。短期內地方政府既要還本又要付息,財務壓力大。二是主要由地方融資平台出面融資,利率較高。如更多發行長期債券,那短期內便就只付息不還本,減輕財務壓力;如果由地方政府出面直接發行債券,就能大幅降低利率,減少利息支出。

  最後,在節流方面還可以考慮減少公租房、多建限價房。公租房本應滿足收入最低的那部分人群需要,現在成了保障房的主體,而公租房建設恰是地方政府債務迅速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公租房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其中很多必然來自負債,而收益部分體現為租戶每年繳納的房租,不像限價房那樣在賣房後就能回收全部資金。

  文章最後說,過去三十多年,中國地方政府通過信托公司、城市商業銀行、基金會等不同的渠道大量借入資金,多次出現問題,遭到中央政府的整治。由於中國經濟過去這些年始終能維持較快增長勢頭,所以事情還好辦。隨著經濟步入中、低速增長階段,再出現類似問題或有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可能。因此,如果當前對於地方政府債務的關注能引發制度重建,促進建立常規化的地方政府債務統計、監督和處理機制,順帶推動房地產和財稅方面的長期安排,那將是化危為機的最佳之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