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高質量新聞的命運

http://www.CRNTT.com   2013-08-23 12:01:32  


 
  其二,報紙的商業模式走入窮途。平面廣告不斷下滑,數字廣告正在緩慢地彌補這個缺失,但數字廣告增長的速度趕不上平面廣告下降的速度。當然,廣告競爭的壓力不獨報紙為然,面對互聯網,電視也在流失廣告。結果是,所有報紙都面臨大幅度的成本削減,因此犧牲的是新聞采編的力量。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媒體到處擴散:博客,網絡報紙,搜索引擎,新聞集聚服務和社交媒體,導致了內容生產和複制的便利;這些都進一步推動了報紙訂閱和廣告的下降,而這反過來,又使得即使最嚴肅的報紙也只能生產少量的原創內容。

  其三,報紙的成本結構完全不具備合理性。出產一份報紙是昂貴的。數據顯示,美國報紙平均下來,管理成本占14%,紙張16%,印刷20%,發行9%,廣告開銷14%,最後留給內容生產的只有27%。由此可以看到,近一半的報紙運營費用被用在物理生產過程中,而不是編采活動上。由此,當讀者越來越多地在網上獲取新聞,印刷出來的報紙注定會變得較為昂貴,成為一種利基產品,甚或是一種奢侈品。

             一個沒有報紙的世界是怎樣的?

  報紙的困境如斯,我們必須問報人一個嚴肅認真的問題:為什麼報紙是重要的?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沒有了報紙,人類社會將會損失哪些東西?梳理一下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有助於報人重拾在數字時代的自信。

  首先,公眾所閱讀的嚴肅新聞,大多來自報紙。沒有人做過定量的統計,告訴我們報紙出產的新聞在整體新聞中所占的比例。可是,隨機找些聰明人估計,他們說這個比例不會低於80%。

  可能電視的影響力更大,但根據筆者在央視工作的經驗,電視記者常常是在報紙上找新聞。甚至是大家鼓吹甚力的新媒體,有多少博客妙筆生花的評論是建立在報紙提供的新聞上?雖然微博、微信、社交媒體的有用性毋庸置疑,但這些服務的用戶大多不會遵循報業的新聞標準。所以雖然新媒體有著海量的內容,但真正高質量的內容還是少而又少。

  所以,這是報紙應該繼續存在的第一條理由:報紙挖掘新聞,其他人只是包裝新聞。報業的健康不是一個小問題,因為報紙是一種為其他媒體設定議程的媒體。

  第二,報紙並不僅僅是信息的提供者。它們每天把世界以一種協調一致的方式組織起來,說句極端的話,辦得好的報紙,如果未能去讀上面的某一篇文章,就相當於失去了以另一個可能的角度看待世界、與世界發生聯繫的方式。

  第三,與上一條相關,報紙是公共對話的場所。已故的詹姆斯.凱瑞常常喜歡提醒他的學生說,現代的報紙是啟蒙運動的產物,就像美國憲法也是啟蒙主義時代的產物一樣。對凱瑞來說,報紙的最重要之處,並不在人們所假定的客觀性、公正性之類,而在於它維護了公民之間的民主對話。這樣的對話是否能在網絡時代存活和光大,其實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也正是為此,報紙體現著公民責任、社會公義和政治獨立的價值。

  第四,報紙存在的理由還和它的從業者相關。多少人投身報業的時候,沒有懷著一種充滿使命感的職業熱愛?很多記者和編輯認為他們的作用是“安撫苦難者,折磨舒適者”。許多記者認為自己最終是在為讀者工作——不是為了管理她/他的編輯、發行人、公司或是投資人,而是為了喜歡他們的寫作的讀者。我們都熟知記者為了職業尊嚴而丟掉工作的故事。他們拒絕禁止他們出版的指令,也不願為了政商利益而出賣自己的良知。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對讀者保持忠誠。有時整個編輯部都會採取如此立場。在互聯網上的公民記者,也有這樣的使命感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