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高質量新聞的命運

http://www.CRNTT.com   2013-08-23 12:01:32  


 
            調查性報道的出路

  很明顯,迅速發生的經濟、技術和行為方面的變化給調查性報道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問題在於,如果報紙不能夠做這種工作了,那麼誰來做呢?調查性報道在互聯網時代的命運轉變,取決於新聞機構是不是能夠發現某種商業模式,從而掙到足夠的錢,來養活這顆新聞皇冠上的明珠。

  很多有識之士在探討多種多樣的調查性報道的出路。下面來作一些具體分析,看各種路徑的特點和可行性。

  一、大的新聞機構仍然需要調查性報道的品牌

  路透社新聞研究學院的大衛.萊維甚至認為品牌需要構成了調查性報道的主要模式,因為大新聞機構要維持自己身處新聞最前沿的形象。的確,不斷推出高質量的調查性新聞仍然是許多新聞機構品牌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人們獲取新聞和時政內容(包括調查性報道)的方式在今後五到十年內會發生很大變化(主要是由於各種不同媒介設備的融合),但它並不會決定性地改變調查性內容的類型。相反,信息出口的增多意味著新聞機構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價格把調查性內容推廣給不同的受眾。

  至於說商業模式,也會有不同的組合,比如,印刷的報紙,由於生產成本較高,可能會以比在線版更高的價格出版和銷售;而在線內容也可以實驗不同層次的收入手段:有的完全免費,有的需要訂閱,有的可以憑微支付購買單篇文章;數字內容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載體定制,比如手機、平板電腦和電子閱讀器。當然這些實驗並不容易,但它們在給傳統的商業模式造成威脅的同時,也打開了報紙以不同方式向讀者分發有趣翔實的調查性內容的可能性。

  在調查性報道的黃金時代,可能有專門的團隊開發專門的欄目。今天,伴隨著經濟上的壓力和信息消費習慣的轉移,專有的大型調查團隊似乎沒有新聞機構能夠承受得起了。然而,這並不等於記者不能夠單槍匹馬或者作為小型的靈活多樣的團隊的一份子去發現重要問題。

  二、對新聞的公共補貼

  其實,對於BBC這樣的新聞機構來說,它的調查性新聞就是公共資助的對象,因為公共電視是靠政府撥款和收視許可費支撐的。對於報業來說,如果政府安排減稅政策,也是一種公共資助。例如,美國國家稅務局願意准予豁免非盈利新聞機構的稅務。

  有人主張,新聞如此重要,它應該像國家安全和教育一樣成為公共政策的優先考慮對象。一些人甚至建議報紙應該成為政府救援的候選者,同日益衰落的金融機構一樣。然而,美國聖心大學(Sacred Heart University)2009年9月的一項調查顯示,即使64%的人相信良好的新聞業能夠保證一個健康的民主制度,10個美國人中就有8個反對任何花費稅收收入來援助衰退的報業的計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