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行動者梁漱溟:我生有涯願無盡

http://www.CRNTT.com   2013-10-21 15:27:55  


 
  啟蒙與啟明 “土匪只好去隔壁縣了” 

  梁漱溟認為:“中國問題之解決,從發動直至最後完成,全在於其社會中的知識分子與鄉村平民打成一片,結合在一起所構成之偉大力量。”他所踐行的鄉村建設,帶有啟蒙色彩,將知識分子的理念帶給農民,也帶有啟明的色彩,將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帶到農民生活中。 

  考察鄉建運動回京,梁漱溟通過教育家王鴻一的介紹,認識了河南人梁耀祖、彭禹廷等人,當時他們得到河南省政府主席韓複榘的支持,正在籌辦河南村治學院。於是,又應邀到河南開展村治實驗。1930年1月,河南村治學院開學,梁漱溟講授鄉村自治組織等課程。 

  然而,不到一年時間,中原大戰爆發,支持者韓複榘調到山東任省政府主席,河南村治學院難以為繼,於當年10月解散。在征得韓複榘同意後,河南村治學院的部分同仁遷往山東,1931年3月,梁漱溟在山東鄒平縣成立鄉村建設研究院。在這里,梁漱溟開展鄉建運動的時間最長,影響最大,鄒平的鄉村建設很快成為全國鄉建運動的“領頭羊”,“是當時中國人超越政黨而救國的卓越努力”。 

  鄉村建設研究院下設三個機構,分別是鄉村建設研究部,研究鄉村建設理論,制定有關計劃、方案和政策;鄉村服務人員訓練部,負責訓練鄉建人才;鄉村建設實驗區,以交通方便、自然條件理想的鄒平縣為實驗區。鄒平確定為實驗縣後,該縣的全部事務都由研究院管,縣長由梁漱溟等人提名,山東省政府按照提名任命。 

  除了組織管理權,鄉村建設研究院在鄒平還有治安權。在掛有梁漱溟手書“行其所知”書法條幅的住處,梁漱溟長子、今年88歲的梁培寬幼時曾住在鄒平,他對記者回憶道:“那時候,研究院從地方上挑選年輕人,加以訓練,組成民兵隊,這樣,每個村都有自己的保衛力量,土匪就只好去隔壁縣了。” 

  在治安、管理之外,研究院積極發展合作社,利用合作形式來引進科學技術,增加生產,提高農民收入。創辦鄉學、村學,把教育社會化,也借此培養村民的政治習慣,“訓練鄉下人對團體生活及公共事務的注意力與活動力”,培養村民自治組織的能力,從被動變為主動,來創造文化,改造農村。甚至還成立一些道德協會,以相互監督、清除落後習俗,有的村還編寫了《早起歌》,唱到:“黑夜過去天破曉,朝日上升人起早,勤儉孝友,慈幼敬老,鄉村風俗自好,力田而食,布衣亦尊,天下將太平了。” 

  這些行動都讓清華大學教授、學者許章潤頗為感觸。上世紀80年代,許章潤曾面見梁漱溟,並提問。他對記者說:“現在講鄉村建設,是要解決農村凋敝的境況,比如怎麼解決農村空心化的問題,把鄉村建設當成了一個工具,而不是像梁先生那樣,要傳達價值理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