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不要再為GDP排位糾結了

http://www.CRNTT.com   2013-11-05 09:05:10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訊/最近,北京、上海、廣東紛紛調低經濟增速目標,主動為轉方式、調結構留出更大空間和餘地;未來數年,天津、山西、內蒙古、山東等將大幅削減鋼鐵、水泥、焦炭等產能,以加快大氣污染治理。這些行動,無疑會使增長速度慢下來、“賬面”不好看,但卻彰顯了轉型發展的價值取向。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表示,然而,也有一些地方依然顧慮重重、瞻前顧後。經濟總量上不去,GDP排位不靠前,如何體現地方實力、發展能力?會不會影響政績、耽誤升遷?這樣的糾結,導致一些地方在轉型發展中做“虛功”。一些幹部口頭表態“不再唯GDP是從”,一到本地區,還是愛說“發展不足是最大問題”;一些地方提綱挈領時把升級轉型放在前面,一到具體工作,還是老想著上項目、抓投資,一副“降速可以,不在我這兒就行”的派頭。

  把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部署落到實處,這是中央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更不要為生產總值增長率、全國排位等糾結”。中央看一個地方工作做得怎麼樣,已經不光看生產總值增長率,而是看全面工作,看解決自身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成效。為什麼有些同志還仍然對發展速度、經濟總量指標看得很重?不抓緊甩掉GDP排位的包袱,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還等什麼呢?

  文章稱,區域競爭是解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把鑰匙,但也有副作用。比如,很多地方愛算這個賬:前面有誰後面有誰?前面那個能不能趕過去?後面那個能不能甩得遠一點?這種心態和政績觀要調整,各地要主動拿掉緊箍咒,GDP排位即使下滑了,但把綠色發展工作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做出貢獻了,那也是非常值得稱讚的。

  30多年快速發展積累下來的環境問題,已經進入了高強度頻發階段。如果不加快發展轉型,即使實現了經濟總量的大幅攀升,資源、環境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分析一些地方的GDP構成,有的高度依賴煤炭、鐵礦等資源,但其資源已經趨於枯竭;有的高度依靠製造業,但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大量過剩;有的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但附加值低、國際競爭力弱。捫心自問,這樣的增長方式還能持續多久?表面光鮮的數據還能讓自己笑多久?“黑色GDP”模式還能讓群眾忍受多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