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藝術品天價是如何 "刷" 出來的

http://www.CRNTT.com   2013-11-21 12:53:13  


藝術家曾梵志在香港以1.8億港幣的價格拍賣了一幅早期大尺寸巨作《最後的晚餐》。
 
  為什麼說是左手倒給了右手?不妨梳理一下曾梵志這幅《最後的晚餐》拍賣的脈絡:1. 此畫的擁有者是擁有眾多中國藝術作品的尤倫斯夫婦;2. 曾梵志是高古軒畫廊旗下的畫家;3. 高古軒花了1.8億港幣拍下了這幅作品;4. 尤倫斯夫婦握有高古軒畫廊20%的股份。數完這層關係,不由感嘆一句:貴圈好亂。

  有評論認為,曾梵志作品筆法呆滯不具靈性,構圖無新意,主體與背景僵硬的粘合,僅能靠尺寸一博眼球,卻被部分評論家定性為“史詩巨制”,所以,依據“市場規則”,這是藏家、國際拍賣行、買家早已做好的“局”:傭金之類的早已商量好,再找所謂的“專家”寫文章給鍍點金,請媒體宣傳一翻。想炒多高就炒多高,反正都是“老朋友”,互相給面子,不傷感情,何樂而不為?

   高古軒作為一家美國機構,尚且如此,那國內拍賣行呢?

  作為一場聲勢浩大的天價炒作,創下了中國藝術品最高拍賣紀錄的黃庭堅書法《砥柱銘》,在以4個億的價格拍賣後,至今仍不能確定其的真偽。每當一個天價誕生,其背後都有龐大的操作流程:天價贋品洗白的過程已將拍賣行、專家、出版社、市場等利益集團綁在一起,進入拍賣只是整個鏈條的最後一步。人們從網絡上看到的都是被精心計算出的,並維護各方利益的結果。

  所以,有關開篇講到的第一個問題,至此已有答案:國外作品暫且不提,只說國內的過億天價作品,基本上是值不了那麼多錢的。自己給作品標一個高價,然後讓朋友拍下來,再讓評論家寫點好評,一下子就把這名藝術家“刷”成了身價過億的大藝術家了。雙十一剛過,我們對這套流程不陌生吧?天價藝術品拍賣,基本可以理解為淘寶店刷信譽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版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