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口政策調整釋放經濟發展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3-11-22 09:48:32  


人口是一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核心要素,隨著新的人口政策實施,將為延續中國的人口紅利、釋放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創造良好的條件。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訊/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對中國實施已久的計劃生育政策進行了調整。決定》指出,在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的前提下,“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這標誌著社會議論多年的“單獨二胎”政策將正式實施。

  上海證券報發表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文章表示,人口是一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核心要素,可以預見,隨著新的人口政策實施,將為延續中國的人口紅利、釋放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創造良好的條件。
  
  人口多、基數大是中國基本國情

  文章稱,長期以來,人口多、基數大是中國基本國情的最主要特征之一。為了改變人口增長速度過快以及由此產生的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中國逐步實行了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其核心內容是: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對農村居民和少數民族等特殊群體,則實行有條件的二胎政策。

  應該說,計劃生育政策在控制中國人口的過快增長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根據測算,中國由於計劃生育累計少生了4億多人,大大減輕了人口過快增長對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如果當初不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現在中國人口恐怕要達到17億至18億,人均耕地、糧食、森林、淡水資源、能源等將比目前降低20%以上,不僅資源環境難以承載發展的需要,而且經濟社會發展也不可能達到現在這個水平。

  計劃生育政策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文章分析,在一段歷史時期,中國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有其積極意義。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人口結構的變化,長期實行這樣的政策不做調整,也對未來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一是老齡化程度迅速提高,出現了“未富先老”的局面。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城鎮化、工業化還遠未完成,但老齡化卻提前到來,而且規模大、速度快。比如英國等發達國家從成年型社會向老年型社會轉變用了80年,同期人均GDP為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而中國只用了20年左右,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即完成這種轉變,而當時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如今在一些大城市,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比如在上海,2011年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為348萬人,占24.5%,由於全市平均每年新增加約20萬老年人口,預計到2015年老齡化程度將達3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