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建:生產過剩是當前經濟主要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3-11-23 09:49:17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訊/正確認識矛盾是解決矛盾的起點,那麼什麼是中國經濟當前主要矛盾?是生產過剩。所以改革和結構調整都要圍繞著這個中心展開,否則就難以見到成效。中國證券報日前發表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文章如是說。

  消費收縮影響總需求

  文章稱,生產過剩就是社會總供給顯著大於總需求。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說明,生產過剩的發生機制是由於社會分配不合理,所以觀察生產過剩程度的一個重要角度,是看社會總需求中消費所占比重。今年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9%,比去年和前年都顯著下降,所以前三季度7.7%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由投資貢獻的。

  投資貢獻率是三年以來最高的,出口的貢獻率也在顯著回升,只有消費貢獻率出現了大幅下降。如果看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率,2011年是17.1%,2012年是14.3%,今年前9個月是12.9%,下降很明顯,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情況是一致的。

  消費的背後是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城鎮居民實際收入增長率從9.8%下降到6.8%,農村居民現金收入從12.3%下降到9.6%。在經濟增長率同比不變的情況下,支撐消費購買力的城鄉居民收入出現如此大的降幅,說明社會財富成果的分配更加有利於儲蓄而不利於消費,或者說是更加有利於增加供給而不是增加需求,估計四季度這個趨勢也難以改變。所以在明年初公布今年的統計數據時,人們將會再次看到消費率的顯著下降。消費和出口是最終需求,但是新千年以來,最終消費支出要比淨出口額大出10倍,所以消費的收縮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就具有更大的意義。

  當然,投資和出口也是需求,如果投資和出口的貢獻率能夠繼續提升,並足以抵消消費率下降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就會繼續保持目前7.5%以上的速度,甚至提升到更高水平。新千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高增長,就是在投資與出口這兩大需求引擎拉動下實現的,但是至少在明後兩年,乃至未來五年內能否再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還得打上個大大的問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