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藝謀涉嫌超生 不應再躲

http://www.CRNTT.com   2013-11-26 14:42:23  


東方衛報頭版刊登尋人啓事找張藝謀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訊/媒體曝光張藝謀涉嫌超生一事後,根據無錫市人口和計生委的說法,他們高度重視,千方百計聯系張藝謀,不但向張藝謀發函十多次,還派出工作小組,趕赴北京,但至今未能聯系到。此事引起了廣泛關注,多數人對張藝謀身為全國政協委員、明星人物,不遵守國家計生政策,應該有個說法,承擔責任;也有不少人認為,“不管是什麼身份,只要其行為屬於人的基本權利,就該支持”。就後者,網易新聞今載劉遠舉的評論《聲援計生特權是幼稚的一廂情願》表示,張藝謀能生、能躲、能讓無錫相關部門“找不到”,來源於千絲萬縷的權力網絡的庇護,是特權,不應聲援計生特權。

  媒體曝光張藝謀涉嫌超生一事後,根據無錫市人口和計生委的說法,他們高度重視,千方百計聯系張藝謀,不但向張藝謀發函十多次,還派出工作小組,趕赴北京,但“實際上到現在為止,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回應”,至今未能聯系到。

  此事引起了廣泛關注,也引起了爭論。很多人認為,“不管是什麼身份,只要其行為屬於人的基本權利,就該支持”。價值觀往往是黑白分明的,但社會卻複雜而灰暗,這往往會誤導人們的判斷。這種觀點太過簡單,未考慮社會現實,在當下的中國,身份豈能是一個視而不見的因素?

  其實,早在數月之前,張藝謀的超生就成為坊間茶餘飯後的談資,不過熱了一陣子之後,就不了了之,悄然平複了。在這幾個月中,根據無錫相關部門的說法,他們苦苦地找一個大名人,對方無回應,自己也就無可奈何。張藝謀不回應的確可能,但真要找不到卻不太可能,只要拿出百分之一的對普通老百姓的幹勁、狠勁,要找到一個大名人並不難,但他們千方百計,卻仍然找不到。

  這場鬧劇粉粹了那些試圖依靠名人超生衝撞不合理規則的一廂情願的想法。很容易想到,在這一出“張藝謀哪兒去了”的鬧劇上演的同時,在無錫地界,難道就沒有了強制流產、強制節育、強制罰款的事情嗎?顯然不會是這樣。張藝謀能生、能躲、能讓無錫相關部門“找不到”,來源於千絲萬縷的權力網絡的庇護,是特權,絲毫幫助不了普通老百姓。

  這種執法的柔軟是一種因人而異的柔軟,由於不再侵擾權力群體,對另一些人就變得更加堅硬。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計劃生育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沒有強制性,那麼,中國的計劃生育就沒有了任何居於廟堂之上的反對者,從而更無可能也無必要對老百姓軟化。顯然,這不是對計劃生育的瓦解,而是對計劃生育的極大強化。從這個意義上看,即使說權力不遵守此法有消解作用,但在量化上看,比起因此而產生的對老百姓的強硬,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這正如30年前的“官倒”,絕不是在為中國人爭取經濟自由;而把子女戶口遷到北京的官員,也絕不是在為中國人爭取遷徙自由。

  恰好相反,中國的很多問題,正是這類特權造成的。當某些群體的權力越過了個人權利的邊界,侵入了公民個人權利範圍的時候,從被侵犯者的角度看,這形成了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所以,特權是各種社會問題、各種不合理法規的始作俑者,當特權階層可以不受這些規則制約的時候,就會更進一步地固化、強化不合理的規則,使社會公平與正義問題更加嚴重。

  張藝謀連續擔任兩屆全國政協委員,他完全可以發聲為自己辯解,或批評他認為不合理的制度,或建言進一步改變計劃生育政策法規,這是他能力範圍內的合理義務,既可以為自己說話,也可以借此形成一個公共議題,進而幫助到更多的人,而且,這也是安全的——— 此次三中全會也提出逐步完善調整生育政策。只有在這個時候,他才需要聲援。但是,張藝謀並沒有這樣做。

  本來張藝謀作為公衆人物,作為涉嫌超生者,作為兩屆全國政協委員,可以說有那麼幾分責任,為公衆代言,做出呼籲。不過,張藝謀從來沒想過要借此機會為公衆、為社會的公平正義做一點事情。公衆的知情,公衆的聲援,對他來說反而是一種避之不及的壓力。既然如此,所謂聲援他,就顯得非常一廂情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