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須聚焦於人民幣國際化

http://www.CRNTT.com   2013-12-03 08:34:36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訊/從2013年9月29日掛牌至今,上海自貿試驗區披露的是四個定位——即在投資、貿易、金融及行政管理四個方面取得突破。在這四個方面中,投資、貿易與行政管理,其目的與職能非常清晰。投資方面就是減少審批手續;貿易方面就是讓進出關便利化,讓過關機構審批一體化;行政管理就簡化管理層級,提高效率。而金融改革則最為模糊,儘管其被賦予了最大的期待,但無論是定位還是職能,迄今仍不清晰。

  環球財經發表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曹彤文章指出,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職能的不清晰源於中國金融的現狀:首先,中國的金融業從供給量上看已處於結構性過剩狀態,無論是貨幣總量還是金融機構的數量。因此,如若想通過上海自貿試驗區再吸引更多的外資或是增加金融供給,已經意義不大。

  其次,若是將上海自貿試驗區作為利率、匯率和資本管制的試驗田,可能這個命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因為,如將上海自貿試驗區定位為境內領域的話,這樣最宏觀的金融體系性的改革無法在一個地區試驗,金融的流動性無法畫地為牢;如果將其定位為離岸市場,像香港一樣,那它天然就應是利率與匯率自由化,也不存在資本管制的問題,其試驗成功與否對境內的改革都無太多借鑒意義。

  因此,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職能改革不應定位為增加金融供給,也不應定位於宏觀金融體系性的改革;而應將服務於人民幣的國際化作為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的核心定位。抓住了這個綱領,上述問題皆可迎刃而解。

  需求催生定位

  文章稱,上海的發展目標之一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但目前,其“國際性”遠未得到體現。因此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里體現出“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不僅必要,也很急迫。問題在於,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內涵是什麼?和香港、東京、新加坡的差異在哪里?它不可能是“國際的美元金融中心”,也不可能是“國際的港幣金融中心”,它只可能而且一定是“國際的人民幣的金融中心”,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找到和確立自己在全球金融體系當中的定位。這是從上海自身的發展要求來看。

  從人民幣國際化的需求來看,也確實需要這樣一個“國際的人民幣的金融中心”作支撐。目前,香港作為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已經很明顯進入到“瓶頸期”。從去年初開始至今,近兩年時間內人民幣存款增長緩慢,基本徘徊在六、七千億元水平。據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12月,香港當地人民幣存款5885億元,而2013年9月為7300億元,與兩年前的預期相比,相差很遠。通過香港地區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同樣增長緩慢。此外在全球範圍內支付貨幣占比和金融交易貨幣占比經過前一段時間快速提升後也逐漸進入平穩期,大體徘徊在1%左右,尚未取得明顯的突破。

  以上種種都可以看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作用和價值明顯進入到“瓶頸期”,需要新一輪的政策突破。但是,單純的政策調整並不足以解決香港市場的瓶頸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