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正走向新平穩增長階段

http://www.CRNTT.com   2013-12-18 08:24:28  


如果2014年沒有突發事件,中國經濟增長應該延續今年的平穩態勢。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訊/每逢年底,總是各類對來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走俏之時。今年特別被關注的是政府引導性GDP增長的“預測”,已有7%,7.5%,7.8%等多種估計。

  上海證券報發表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文章表示,對GDP增長率的預測以及政府引導性的增長指標,是為了讓各方對未來一年經濟安排做些必要的準備,而絕不能像危機期間那樣被利用來在短期數字上“套利”,更不該成為一種“逼”相關政策出台的壓力。更何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勢下,對GDP增長的預測也該轉變觀念,應更客觀,信息更對稱,更尊重經濟規律,不能變成主觀導向性的數字遊戲。無疑,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的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改革,將繼續釋放新的活力。如果2014年沒有突發事件,中國經濟增長應該延續今年的平穩態勢。

  文章分析,這個判斷,考慮了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但主要由是國內因素決定的。

  2014年國際不穩定因素對中國經濟可能帶來的衝擊不會比2013年更負面,雖然需要特別警惕全球正在累積的新資產價格泡沫,但明年爆發新危機屬於小概率事件。全球實體經濟復甦並不穩定,但已不是危機狀態,美歐增長恢復態勢逐漸明朗,新興市場經濟增長調整的狀態估計還會延續,保持平均超過5%的增長可以預期。美聯儲退出QE的信號早已釋放,衝擊性影響應該不會發生。對QE退出可能帶來的華爾街的調整,不必過度反應,資產價格泡沫的適度擠出有利於全球經濟的平穩增長。基於此,筆者判斷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態勢或許能實現略高於今年4%的增長率,達到4.3%左右。

  看國內因素,2014年經濟“平穩”增長是三個方面綜合分析判斷的結果。

  首先,按經濟規律分析,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在7%至8%之間。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結論認為,資本投入與勞動力的投入決定短期增長速度,全要素生產函數理論認為,供給和成本因素決定潛在增長速度。供給和成本兩大供給因素的改變,顯示中國經濟的短期增長率和潛在增長率都在變化,中國經濟正走進一個新的增長階段。

  前一個因素的改變是勞動力的成本。近兩年勞動力成本平均年增長20%。過去30年的高增長的一大動力是源源不斷的低成本剩餘勞動力供給。勞動力成本提高,說明剩餘勞動力在減少。從理論上說,在沒有明顯技術進步和制度性進步使勞動生產率提高之前,潛在生產率會有所降低。勞動力工資上漲也表明短期增長的資本與勞動力比重達到的某種均衡狀態不會很快突破,短期增長不會改變,但不可能像前30年那樣只要加大投資即加大資本的投入就可推動高增長,完全沒有勞動力匹配的擔憂。

  後一個因素決定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30年粗放式發展,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等問題以及環境、資源約束都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在新的產業結構還未形成的過程中,短期增長和潛在增長率都會下降。國內經濟連續兩年分別保持7.7%和7.5%的增長,低於過去30年的平均增長率而沒有出現大規模失業,應該是兩大重要因素的變化帶來的潛在增長率的變化。根據經濟學關於“充分就業長期均衡增長率”的基本結論,國內現階段的增長水平應該是在7%-8%的增長區間內。據此可以判定,當下中國經濟的增速變化是正常的,是符合規律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