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黑孩子”調查

http://www.CRNTT.com   2013-12-25 12:01:42  


 
黑戶隱患

  2011年,某南方媒體一篇題為《像影子一樣活:超生“黑戶”的18歲人生》的報道引起國內大眾的強烈關注。報道中,時年18歲的李雪,作為超生二胎,自出生起一直無法申報戶口。18年來,李雪只能用姐姐的醫保卡看病,用姐姐的借書證借書,作為姐姐的影子活著。沒有戶口,她不可能找到工作,不可能結婚生子,不可能到銀行開賬戶,不可能到郵局寄、領匯款,不可能住旅店,不可能坐飛機,更不可能參與選舉。對於李雪來說,沒有戶口,可能就沒有一切。李雪有時會問:“世界上真的有李雪這個人嗎?”

  沈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近代中國第一次在憲法中明文規定公民享有遷徙自由,是1912年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共治下的革命根據地,也曾制定過多個憲法性法律文件,對公民“遷徙之自由”的權利也做了肯定,1949年之後,遷徙自由也曾一度進入了憲法。《共同綱領》和1954年憲法都明確規定:承認和保障公民的遷徙自由。但在1975年,關於公民遷徙自由的法條,卻從憲法中消失了,此後,1978年憲法、1982年憲法均未恢復。

  “說到底,戶口制度和遷徙自由是相悖的,戶口就是為了把公民固定在某一區域,世界上只有包括中國在內的三個國家對自己的國民實行嚴格的戶籍管制制度。” “黑戶”作為一個不被社會承認其客觀存在的群體,由於自出生起便不能享受正常公民的各項權利,黑戶們的整體素質也普遍較低,並且日益成為影響社會正常秩序的隱患。

  今年6月,南京發生轟動全國的餓死兩女童案件,案件中,兩名孩子22歲的母親樂燕,因長期沉溺於吸毒、打遊戲機和上網,將兩名幼童反鎖於家中,僅留少量食物和飲水,離家長達一個多月, 最終導致兩女孩因無人照料饑渴而死。

  悲劇的背後隱藏著另一個悲劇。根據法庭調查顯示,兩名女童是樂燕與男友李文斌在未婚同居狀態下所生,樂燕本人也是非婚生子女。令許多人沒有想到的是,“90後”的樂燕,不但是文盲,而且至今沒有戶籍,沒有身份證。16歲之前,樂燕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16歲之後就獨立生活,長期在夜場、理髮店等場所務工。樂燕12歲才開始上學,因為年齡大受歧視,直接跳到四年級,可上了一年還是輟學了。

  “對這樣一個21歲半的母親,我們能要求她有什麼樣的母愛?她得到過母愛嗎?我們能要求她有什麼樣的關愛?她得到過關愛嗎?”樂燕的辯護律師說,“沒有戶籍,沒有身份證,沒有受到過教育,與其譴責和懲罰這樣一位母親,不如去健全和完善有所欠缺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

  婚前性行為、與婚姻配偶以外的性行為以及婦女遭遇強暴,是產生非婚生子女的幾項重點原因。在中國一些地區,為非婚生子女辦理戶口,需要提供孩子與父親一方的親子鑒定材料。據稱,這主要是為了防止一些夫婦,為了多生一胎而採取先離婚再生育的辦法,逃避計劃生育處罰。但結合一些婦女可能因被強暴等原因而無法找到孩子父親的實際情況,這樣的規定似乎也有些不近人情。

  當黑戶們在不被社會承認的環境中,漸漸長大並為人父母,“黑二代”的生活又會面臨怎樣的處境?南京兩名餓死的女童,為社會提供了參考的樣本。而在記者此次對非婚生黑戶小傑的採訪中,孩子口中突然說出的報復性話語,亦值得社會深思。

  (本文來源:新民周刊 作者:王若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