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化解地方債風險關鍵在於預算約束硬化

http://www.CRNTT.com   2014-01-04 10:27:25  


  中評社北京1月4日訊/關於地方政府債務,有三點看法:一,地方債務風險在流量不在存量;二,地方債務的主要風險來自地方政府的公司化行為及其軟預算約束;三,財政改革與政治改革是從根本上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必要步驟。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文章分析,第一、地方債的問題不在存量而在流量和現金流。目前看來,地方債是可以解決的,但問題在於如果地方舉債的行為不能得到改善,最後終將會釀成巨大的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

  之所以說存量不是問題,有幾個方面的考慮。首先,中國的政府債務負擔與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債務不完全是一個概念。關於中國現在的整體債務狀況,有各種各樣的估計。中央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相當低。如果把所有隱形負債(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鐵道部的債務、銀行潛在的壞帳和養老金缺口等)放在一起,總負債大概相當於GDP的100%。這個比例和美國的數據(100%左右)、日本的數據(200%左右)不完全是一個概念,這些國家也沒有完全計算清楚養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中國這個數據和他們相比可能有所高估。

  其次,中國政府的資產負債表總體上來看還是處於一個比較健康的水平。很多人以為政府負債就是借了錢花掉了,實際上中國政府借的一大部分錢是為了做事情,比如修橋修路。初步估算,我國國有淨資產總值遠遠超過GDP的100%。

  當然,資產負債比健康並不一定意味著就能避免債務危機,因為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有時候不是資產或資本金出問題,而是因為流動性出問題。流動性應該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需要特別關注的地方。考察800多家地方融資平台,就會發現至少有2/3難以現金流來支付債務利息。當然,如果平台主要是做長期基礎設施投資,短期內現金流不能支付債務利息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這樣的平台數量過大,就應該引起高度警惕。

  第二、地方債的根源在於地方政府公司化和預算軟約束。很多人認為,地方政府的財權和事權不匹配,所以導致了債務風險。但這可能只是一個表面現象,更深層次的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地方政府的公司化行為,就是指地方政府做了很多公司應該做的事情,直接介入到經濟活動當中去。地方官員忙著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好處是GDP增長很快,但也導致了很多問題,影響了其他經濟主體的經營環境,同時也影響了政府本來應該提供的公共服務。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