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鄉土文學:如何從政治先鋒到落寞無聲

http://www.CRNTT.com   2014-01-07 14:33:42  


在中國文學史上,鄉土文學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中評社北京1月7日訊/縱觀近百年的中國文學史,鄉土文學無疑是取得最大成就的分支之一,各個歷史時期都有可以代表那個時代的鄉土文學巨著問世。尤其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之後,成為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文學領域的政治先鋒。而隨著近年來鄉土文明的崩潰和農村日漸“空心”化,鄉土文學也在逐漸式微,甚至有消失的趨勢。在中國文學史上,鄉土文學經歷了怎樣的變遷?又該如何看待鄉土文學逐漸消失的現實呢? 
 
 一、文明的碰撞 中國鄉土文學的發端

  轉型的震蕩 早期中國作家的鄉土關懷

  中國鄉土文學在20世紀初期慢慢成形,最終成為影響一個世紀的文學書寫題材。20世紀初期,中國處在大轉型時代,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激烈碰撞,舊文化與新文化相互交織。同時,西方工業文明慢慢滲入中國,沿海大都市漸漸興起。城市與鄉村的區別逐漸拉開。與工業文明相對的農業文明逐漸受到作家的重視。

  科舉制度取消後,中國傳統士大夫向近代知識分子轉型。這種轉型帶來了巨大的震蕩,也給讀書人帶來了巨大的陣痛。知識分子幾乎失去了政治參與的機會,不得不通過各種途徑,為民族覺醒、救亡圖存貢獻力量。其中,學術與文學是他們的首選。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鄉土社區的生存狀況、人們的思想狀況,才成了思想家、文學家注意的焦點。

  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丁帆教授認為,“五四”前後,絕大多數文學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先驅者,都是從鄉土社會麇集到北京、上海這些大都市的。在極大的文化和文明的反差中,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作為“人”的覺醒。那些揮之不去的童年印象,為他們留下了眷戀故土的情結,同時也讓他們產生了極強的憂患意識。

  對鄉土的眷戀,抑或是對鄉土的關懷式批判,成了他們文學表達的主流方向。這些具有人文啟蒙價值的文學書寫,在鄉土文學中得到了最為形象的體現。

  20世紀初期,在中國文學領域形成的鄉土小說創作熱潮,與世界鄉土小說創作熱潮幾乎同步。在這一時期,中國形成了有著濃厚民族特色的鄉土小說流派,在中國小說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