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下中國改革面臨的兩種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01-26 09:35:34  


 
  滯後的風險。當前特別需要關注的是改革落後於民眾預期而導致民眾失望甚至絕望和反對的風險。十八屆三中全會及其通過的決定得到了社會幾乎一致性的好評,民眾的改革期待空前高漲。對改革者而言,期待既是動力也是壓力。如果期待被逐步滿足,那麼種種期待將順利轉化成對改革的支持,在期待與改革間形成良性循環:改革滿足期待,期待得到滿足導致民眾支持改革,新的改革進一步推進,新的期待進一步得到滿足。但如果改革滯後,相關進程落後於民眾的期待,甚至改革停滯導致民眾希望落空,希望變成了失望甚至絕望,那支持就會變成反對,這不僅將威脅改革,更將增加社會不穩定的風險,惡化改革的外部環境。另外,改革滯後的風險還表現為改革過慢導致錯失改革的時間窗口而引發的風險。任何改革都會有個最佳時機,一旦錯過,要麼改革難以推行,要麼改革的成本會大大增加。

  文章指出,面對未來改革可能出現的這兩種風險,還是要從根本上處理好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之間的關係,在改革這一事關中國未來前途命運的關鍵戰略上,既等不得,也急不得;既不能冒進,也不能落後;既要因應社會需求,也要做到心中有數,成熟一項,改革一項。首先要穩步有序推進改革,防止打著改革旗號行追求政績之實,防止為了迎合而改革,為政績而改革,為改革而改革。歸根結底,要秉承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國家富強,為了人民福祉的理念,為切實解決問題而改革。為盡力避免民眾期待落空,應盡快啟動一些社會關注度高、民眾期待大的改革,比如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以滿足群眾期待。與此同時,當然也要向社會傳遞改革的漸進性,傳遞改革所面臨的現實制約,以降低民眾某些不合理的預期;以此分清輕重緩急,科學規劃改革進程,將各項改革議程有序分布在規劃期內,讓民眾期待時時有滿足,進而將對改革的熱切期待轉化為支持改革的持續動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