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4,中國金融改革整體推進箭在弦上

http://www.CRNTT.com   2014-01-07 08:39:47  


中國金融業期待市場的力量,期待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決定性作用能深度滲透到金融業!
  中評社北京1月7日訊/在一元複始、萬象更新的辭舊迎新時刻,某商業銀行基層網點員工心里卻有點煩。從2013年12月最後幾天儲蓄存款的“拼殺”之中尚未喘過氣來,2014年一季度開門紅儲蓄存款任務又壓下來了。任務目標一年比一年大,與個人薪酬掛鈎比例一年比一年高。更鬱悶的是,這一年多儲蓄存款任務完成難度越來越大。銀行基層網點人員發現,客戶對儲蓄存款變得越來越冷淡,儲蓄存款吸引力越來越弱。如果不是各類理財產品短暫留住了一部分儲蓄存款,銀行儲蓄存款“自然”上升部分幾乎絕跡。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經評論人餘豐慧文章表示,與此同時,各種非銀行金融機構比如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的高息存款,非銀行金融機構比如證券公司、信托公司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民間各種高息存款,資金回報都高出銀行儲蓄利率許多倍。無奈之下,銀行也不得已採取了應對之策,推出了利率遠高於存款利率的銀行理財產品。

  這種現象,造成了當下中國金融市場事實上的資金價格雙軌制:一邊是受上限管制的存款利率,另一邊是市場化形成的資金價格。最終當然是市場的無形之手擊敗了管制的有形之手,受上限管制的儲蓄存款利率失去了對貨幣資金的吸引力,而貨幣資金則奔向了回報更高的社會融資渠道。去年6月和12月的兩度“錢荒”,說到底,還是管制和市場博弈的結果。在管制利率下,商業銀行穩定性的儲蓄存款大量流失,轉而通過理財產品和同業市場拆借的幾乎都是短期的貨幣資金,加上短借長用現象,勢必導致一輪又一輪的短暫性“錢荒”。

  文章認為,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於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攻克利率改革的最後一座堡壘—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對放開存款利率的最大擔心,是會造成融資成本較大幅度的上升,從而加重實體經濟的負擔。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是,我們要相信市場的力量。利率較大幅度上升,必然驅使貨幣資金供給大幅度增加,從而無形中起到平抑資金價格的作用。同時,資金價格上升,必將抑制資金需求,同樣也能在無形中平抑資金價格。需求和供給原理告訴我們,供需博弈的結果,一定會很快形成資金的均衡價格。相信許多人近期時不時會接到一些詢問是否需要貸款的短信。這個現象說明,雖然社會融資包括民間借貸成本畸高,但逐漸開始形成買方市場,即貸款者在尋找借款者,高成本融來的資金高息放貸出去已顯得有點困難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