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4金融創新主題:化解結構性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4-01-08 08:53:45  


  中評社北京1月8日訊/歲末年初之際,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四季度例會提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的政策基調,與李克強總理早幾天在天津調研時的口徑高度一致,引發了市場的樂觀想象。尤其發改委在全國性政府債務審計報告披露後提出2014年允許借新債還舊債,市場對寬鬆貨幣政策更是充滿期待,包括降准。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金融網分析師周子章文章認為,綜合國內外金融環境,市場對央行貨幣政策基調的寬鬆解讀未免有些一廂情願。無論如何,寬鬆政策帶來的過度杠杆化會使得金融扭曲的矛盾更加突出,金融改革滯後造成的資金市場的割裂以及相關政策的矛盾給實體經濟發展會帶來更大的壓力。鑒於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失衡已成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解決問題的出路毫無疑問還要靠改革與創新。

  先看全球金融環境,美聯儲推行五年多的量化寬鬆政策給全球金融結構帶來巨大壓力,尤其是美國銀行業的風險在進一步放大。而低利率政策正在讓量化寬鬆的西方國家央行和商業銀行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歐美中央銀行為刺激經濟增長和就業不斷延續低利率政策,迫使商業銀行不得不追逐風險資產並加大資本杠杆以爭取盈利,並致商業銀行難以面對央行加息和退出量化寬鬆的局面。現在看來,歐美央行已越來越難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

  過高的利率會損害經濟增長,但過低的利率水平乃至實際負利率對社會資本的優化配置也是不利的,而這正是美國必然要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的原因所在。不過,漸進的退出安排也是必然的,尤其對於價格傳導機制更為敏感的美國金融業更是如此,而且這還不涉及對海外市場的影響。因此,隨著美聯儲逐步退出QE政策,全球低利率環境很可能會在幾年內結束,這將大大抬高中國的整體利率水平。利率上升進一步推升全球金融的尾部風險,美國債券利率上升,意味著全球融資成本上升以及全球資產的重新配置,這勢必改變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使包括新興經濟體股市、黃金等貴金屬、金融資產、非美貨幣等在內廣義資產價格大幅調整。

  再看國內環境,2008年底以來推出的寬鬆政策加劇了金融扭曲的矛盾,2013年6月、12月的兩度“錢荒”,背後都是結構性金融矛盾。實際上,在央行通過SLO工具注入資金之後,銀行體系超額備付已逾1.5萬億,這顯示市場並不缺錢。相比美國,中國央行的總資產超過5萬億美元(10月末為31.5萬億元),美聯儲總資產為4萬億美元,而中國央行更多釋放的是貨幣(10月基礎貨幣高達25.8萬億元),美聯儲釋放的還有大量信用(其中購債MBS1.5萬億美元),致使經濟規模只有美國一半的中國 M2超過美國的1.5倍以上。銀監會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到144.2萬億元。央行去年12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0月末,中國個人存款餘額45.3萬億。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07.93萬億元,同比增長14.2%,人民幣存款餘額103.23萬億元,同比增長14.5%,相比往年並不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