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絲路,新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2-24 09:37:56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是一個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大融合戰略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訊/2013年提出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是一個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大融合戰略,其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必然是深遠的。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需要有新的思路。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牽引人民幣國際化突圍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委員、西南證券研發中心業務總監許維鴻文章稱,2013年,先後調研了西部地區多個省份,發現其經濟發展的潛力巨大,但在很多問題的認識上,似乎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脈絡,特別是很多官員和學者,似乎還是把能源安全問題作為中國對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唯一訴求。

  如果我們只是把中亞地區富饒的油氣資源,簡單地通過商業合同進行購買,即便採用了公平的價格機制,也會在長期戰略上埋下巨大隱患。

  因此,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要切實用心地把產業鏈做實、把西部乃至中亞的新型城鎮化做實、把共同富裕的理念深深植入到每一個政策制定者心中,這必然需要強有力的金融體系進行支撐。在調研中,筆者遺憾地發現,即便是在東南沿海地區,中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也遠遠滯後於製造業,西部地區的金融服務更是顯著不足,不少縣市根本就沒有銀行分支機構入駐,這已經成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隱患。如何實現“彎道超車”,用現代金融為新絲綢之路插上騰飛的翅膀,將是每一個金融從業者的時代使命。

  第一,新絲綢之路上中國的產業“走出去”,需要陸權金融的支持。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如果我們還是遵循過往的路徑,照方抓藥地推進中國企業走向歐亞大陸,其結果將不堪設想。

  因此,各級政府對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支持,應該以支持內陸金融為抓手,支持民間的跨境貿易和產業融合,通過金融業掌控內陸經濟現代化,實現跨境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這也就是為什麼在2013年我們一直在摸索建立“陸權金融”理論體系,從中國乃至歐亞大陸經濟發展的規律出發,探尋一條適合轉軌經濟的金融業發展之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