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去杠杆”最終途徑:重構債務融資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4-02-26 09:18:00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訊/減少債務,“去杠杆化”要比增加債務艱難得多。對於幾乎所有的國家,“去杠杆化”都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的“去杠杆化”,除了美、德兩國,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成功,有的甚至出現了“越降杠杆越高”的局面。在中國,“去杠杆”的最好方式,自然是債務與資產之間的置換,具體而言,大致有將部分城投債轉為市政收益債、建立基礎設施產權交易市場、以股權融資替代債務融資三種思路。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國際經驗表明,管理好“杠杆”重要,管理好“去杠杆”其實更重要。“去杠杆化”、修復資產負債表是化解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等的必經過程,然而,“去杠杆”的進程可以被管理得很好,也可能很差,甚至對宏觀經濟產生重大衝擊,引發新的金融風險。因此,管理好“去杠杆”對任何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考驗。

  2012年啟動的“去杠杆”化進程正在深入中國的宏觀經濟運行,特別是影響金融和流動性格局。今年1月,中國金融數據變得“撲朔迷離”起來,一些數據彼此分歧甚至走勢相左,“社會融資擴張,貨幣失速”成為最突出的特征。據央行最新金融月報,1月中國社會融資規模為2.58 萬億元,比去年12月猛增1.33 萬億元,甚至超過2013年一季度的“天量”社會融資水平,但與此同時貨幣供應量增速繼續下行,資產、負債兩端顯著背離:當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2469 億元,但存款減少9402 億元,同比少增2.05 萬億元;廣義貨幣(M2)餘額112.35 萬億元,同比增長13.2%,但狹義貨幣(M1)同比僅增長1.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1個百分點,M1與M2之間的剪刀差急劇放大。

  十多年前,雖然中國的金融業也出現過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風險,但還不至於爆發大風險和大危機,而即便出現局部風險,也完全能通過一定的政策手段來解決。因為那時候中國經濟與金融的關係還比較協調,尤其M2和經濟總量的關係比較協調,市場所需要的流動性與實際投放的流動性基本一致。然而今天中國M2的數量遠遠超過了經濟總量所需要的市場流動性,與經濟總量的關係已嚴重不協調了,市場流動性效率不高的問題十分突出。

  這背後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