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烏克蘭歷史死結:民族的悲情記憶

http://www.CRNTT.com   2014-03-09 09:26:20  


廣場革命後,烏克蘭東部俄化較深的頓涅茨克等地區多個城市,爆發俄語公民抗議,不少人舉著俄羅斯國旗,要求普京幹涉
  中評社北京3月9日訊/東斯拉夫地緣政治劇《烏克蘭不相信眼淚》第一季《基輔驚魂》已落幕,敬業的“劇組人員”顧不上休息,迅速推出第二季——《克里米亞風雲》,這一季更加跌宕起伏,增加了不少新面孔。

  第一季前情回顧:一場血腥戰鬥後,驚心動魄的“廣場革命”大功告成,亞努科維奇出逃,總統府變成公園,豪宅淪為游樂場;臨時政府宣布通緝前總統,前美女總理季莫申科從獄中獲釋,展開政治逆襲。

  第二季開篇:烏克蘭唯一的自治共和國,也是唯一俄裔占多數的地區——克里米亞風起雲湧。克里米亞有俄裔民眾舉著俄羅斯國旗湧向街頭,不明身份武裝占領共和國議會,把俄國國旗插上大樓屋頂,還有人喊出“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的口號;應克里米亞總理謝爾蓋•阿克謝諾夫的求援呼籲,俄羅斯上議院授權武力干涉,俄軍劍指烏克蘭,在當地武裝配合下,已實質控制克里米亞;烏克蘭向軍隊下令總動員令,進入戰備狀態。俄國同時向廣場革命中幾個極右民族主義組織領袖發出通輯令。 

  烏克蘭東部,尤其是俄化程度較深的頓涅茨克(亞努科維奇老家)等多個城市,很多說俄語的“帶路黨”舉著俄羅斯國旗上街抗議新政府“非法”,請求普京出兵烏克蘭;而在基輔,也有成千上萬的“愛國者”聚集在獨立廣場,舉著烏克蘭、美國、德國、意大利國旗要求北約和美國支援;克里米亞街頭,韃靼人、烏克蘭人與俄羅斯裔就當地前途打成一片,酒瓶、石頭在街上四處亂飛。

  這部“電視劇”沒有“絞盡腦汁”的編劇,卻比《紙牌屋》還扣人心弦,《紙牌屋》圖森破圖樣的編劇沒有失業,是因為他們生活在美國。本文不做劇情預測,還是回歸探尋烏克蘭歷史死結的本位。

從克里米亞說起

  克里米亞緣何成為第二季開篇的主角,還得從60年前蘇共中央主席團的一個決議說起。1954年,紀念“俄烏合併”的《佩列亞斯拉夫協議》簽訂300周年,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的管轄權劃歸了烏克蘭。俄羅斯很多政客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前副總統魯茨科伊評價說,這是赫魯曉夫“喝高了中暑了”之後的怪誕行為。

  斯大林把克里米亞居民韃靼人全體流放,遷移俄羅斯人充實當地,他去逝後,經過幾十載“還鄉鬥爭”,發生無數暴力衝突,韃靼人回到自己故土,反而成了只占12%的少數民族。克里米亞獨立也好,回歸俄羅斯也好,無疑還要過當地烏克蘭族和韃靼人這一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