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什麼中國讀者如此熱愛俄羅斯文學

http://www.CRNTT.com   2014-03-11 16:15:06  


第22屆冬奧會開幕式場景 果戈理《死魂靈》中的三駕馬車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訊/“俄羅斯文化好像是東西文化的結合物,潛在的很多東西我們東方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相對更遠一些。二十年代中國社會還是非常傳統,特別西方化的東西大家可能難以接受。”北外教授李英男接受羊城晚報記者訪談時如是說。以下是訪談文章“北外教授李英男:為什麼中國讀者如此熱愛俄羅斯文學”:

  2月8日第22屆冬奧會開幕式前一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說:“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理、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呵夫、肖洛霍夫,他們書中許多精彩章節和情節我都記得很清楚。”

  在索契冬奧會開幕式上,從果戈理《死魂靈》中的三駕馬車到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里的娜塔莎、安德烈,從33個俄語字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和契呵夫……人們不僅看到了俄羅斯悠遠的歷史,也看到了那個國度豐饒的歷史文化與藝術。

  對於習近平和他同時代的中國讀者來說,俄蘇文學是他們年輕時最重要的讀物。從普希金到奧斯特洛夫斯基,從果戈理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從屠格涅夫到高爾基……俄蘇文學影響了新中國幾代知識分子,學習“蘇聯老大哥”更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名著塑造的革命英雄形象成為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然而,今天再談論外國文學,人們似乎更熱衷於談論英美文學、法國文學,乃至拉美文學,曾經在一代代人心靈中留下烙印的俄羅斯文學似乎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有的價值不高卻被當成代表作

熱愛並不完全是國家推動的

  羊城晚報:回望20世紀中外文學交往史,俄國文學與中國文學的聯繫相當緊密。能否談談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接受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