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一夢250年,《紅樓夢》為何成絕響?

http://www.CRNTT.com   2014-03-28 13:24:55  


在中國歷史上,從沒有一本小說能像《紅樓夢》這樣讓人高山仰止。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訊/250年間,續書百餘種,仿書亦數十種,如文康《兒女英雄傳》、林語堂《金華煙雲》、張愛玲《紅樓夢魘》、張恨水《金粉世家》、朝鮮南永魯《玉樓夢》等,而巴金《家》《春》《秋》、茅盾《子夜》等,亦從中“吸收營養”。
  
  然而,不論仿造還是原創,竟再沒有人能超越原著,在一本偉大小說背後,孕育它的寫作傳統從此式微,令人無限唏噓。

   在中國歷史上,從沒有一本小說能像《紅樓夢》這樣讓人高山仰止。.
 
01 《紅樓夢》的誕生帶有偶然性

  時代造就了《紅樓夢》即使在清代,《紅樓夢》亦屬“現象級”作品。

  首先,作者非常熟悉城市生活,可清代城市化率只有7%。其次,作者有扎實的文化功底,而清代紳士群體總數不超過300萬,不足總人口的1%。第三,出身官宦之家,而清代到道光時文官總數只有11316人,相當於總人口的3.4萬分之一。

  在如此小眾的群體中,曹雪芹還有兩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他身邊聚集了一批有鑒賞力、喜愛小說的文人,比如敦敏、敦誠兄弟,是皇親國戚,曾供養過曹,這些人是《紅樓夢》最早的讀者,提出了許多中肯的修改意見;另一方面,他少年時生活優裕,眼界頗寬,且形成了不屑為稻糧謀的性格,能專心於創作。

  曹雪芹生逢“康乾盛世”,當時中國已進入前現代社會,諸多現代性因素再度萌芽,對人們觀念造成巨大衝擊,這既撼動了傳統秩序,又帶來了種種新的可能,然而,傳統枷鎖猶在,在“盛世”的麒麟皮下,變革找不到合法性資源。

  人心思變,卻不能言變,這為小說家提供了上位的空間。

  孕育《紅樓夢》的經濟土壤曹雪芹的幸運在於,他恰好生活在一個“夾縫時代”,既看到了盛世,也看到了衰敗,這是他之前和他之後作家所不具備的資源。由於種種原因,“康乾之治”並未將中國帶入現代社會,反而出現逆轉,走向長期停滯和倒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