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於增長放緩中看到積極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14-04-03 08:55:33  


 
  其次,從發電量、粗鋼產量、鐵路日均裝車等數據看,3月份中國經濟相比2月份有所好轉。比如3月1日至24日,全國日均發電量近1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48%。而佔中國經濟總量最大比重的第三產業,其下滑趨勢也已放緩,這一點可以從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上得到印證。

  展望全年經濟增長前景,“三駕馬車”中的出口和消費有望強有力支撐起中國的經濟增長。從出口來看,今年歐美經濟的較快增長,加上近期人民幣貶值,有望提升今年出口。經濟學家預期,2014年,淨出口有望四年來第一次為GDP增長做出貢獻。

  今年的消費增長預料將保持在較高水平,一方面去年公款消費猛踩刹車後,對比基數較低;另一方面,消費政策的完善、消費熱點的培育、居民收入的增長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有望逐步釋放消費潛力,提升私人消費。消費取代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至於“三駕馬車”中的投資,雖然前兩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跌破18%為17.9%,但下一步隨著穩增長措施的落實,隨著保障房建設特別是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節能環保等項目的推進,預計投資增速回落不會太顯著。

  再有,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是促發展的關鍵之舉,可以激發社會的創造活力。簡政放權、放寬市場准入等改革措施有望提升中國經濟社會運行的效率,改善營商環境。因此,改革產生的“紅利”有望提升經濟增長。

  文章指出,也正因為是改革元年,促改革、調結構的任務艱巨,如果要實現中國經濟的轉型拐彎,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這就是所謂“結構調整、痛在增長”,所以市場無需過分擔憂。

  事實上,只要中國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內波動,只要不跌破區間下限從而衝擊就業市場,就可以為深化改革和調整結構創造空間和條件,還會伴隨著一些風險因素的釋放。因此,經濟放緩過程中一些“水分”將被慢慢擠掉,其結果是數字下、質量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