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經濟思路出現新動向

http://www.CRNTT.com   2014-04-03 09:00:11  


 
  文章分析,除地方政府投資放緩之外,經濟走軟還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民間資金對投資實體經濟的興趣在減少;二是高端消費遭受反腐浪潮的衝擊;三是低端消費受到收入降低(尤其是隱性收入降低)的影響;四是央行回收流動性,資金市場銀根偏緊。如果保持經濟穩定,這幾個方面的政策應該都有可能鬆動。

  也就是說,中國需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經濟轉型所側重的領域,同時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強金融資源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李克強總理在遼寧考察時也指出,金融創新必須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為群眾的創業、就業提供支持。要通過金融改革,暢通金融血脈,更有效地服務三農、中小微企業、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金融財稅部門要支持小額貸款公司,服務小微企業。

  這同時引出一個重要命題:如何發展普惠金融?可以看到,繼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將“普惠金融”寫入決議後,普惠金融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關於加快小微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為普惠金融發展進一步助力。

  文章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過於複雜的制度和體系建設,實際上增加了成本。以小額貸款公司為例,作為民間金融合法化和市場化的一種普惠金融制度創新,截至2013年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7839家,貸款餘額8191億元,全年新增貸款2268億元。但小貸公司貸款利息一般都達到了高利貸的臨界點(貸款基準利率的四倍,年利率水平約24%),如此高額的成本,遠不是農業和製造業可以承受的,一些小額貸款公司實際成了少數機構合法獲取高息的工具,並沒有對推進中國普惠金融制度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尤其是建立在農民合作組織之上的農村金融組織,可能更有利於建設真正普惠的農村金融,為農業發展解決低成本的資金來源,為推動“三農”問題助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