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考工廠”的喜報非教育之幸

http://www.CRNTT.com   2014-06-30 12:22:14  


 
相關評論:“超級中學”報喜一家歡樂幾家愁

  因為地區差異、城鄉差異和校際差異的客觀存在,短時間內或許還很難打破衡水中學“一校獨霸”的局面,而將來能有多大進展,則取決於地方政府如何評價這份喜報。

  近日,各地陸續公布高考(微博)成績和錄取分數線,一些名校頻傳喜報,並以各種方式炫耀自己的成果。河北衡水中學發布的喜報尤其驚人,該校學生奪得河北省文科總分第一名,並包攬河北省文、理科狀元,以絕對優勢摘取全省十五連冠,其中9人進入全省文科前10名,6人進入全省理科前10名。這份喜報乍一看令人眼熱,但是深思之後又讓人感到憂慮和不安。這種“超級中學”如果成為其他學校爭相學習的樣板,絕非中國教育之喜。

  學生能考出好成績,確實是自己的人生大喜。儘管有人批評衡水中學是極端應試教育的典型,但是眾多學生為改變命運付出的努力應該得到尊重。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一所中學何以搶盡全省各校的風頭。就媒體報道內容看,衡水中學的師生並沒有在教與學方面表現出天賦異禀,他們的成功也只是比別人更刻苦,這從衡水中學緊凑的作息表上可見一斑。此外,半軍事化的封閉管理讓師生長期處於亢奮狀態,也盡可能地挖掘出了學生的應試潛力。以如此刻苦的方式備戰高考,簡直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提起衡水中學這樣的“超級中學”,很多人既愛又恨。有人認為衡水中學以流水線的教育方式泯滅了學生的天性,這種批評固然有道理,但是考慮到高考指揮棒的方向至今沒有大變化,對衡水中學教學方式的批評也不能太苛刻。畢竟,衡水中學讓很多學生看到了美好的未來,沒有讓他們在激烈的應試競爭中放縱、沉淪。

  我們要警惕的是,衡水中學今天的“喜報”很可能形成更強烈的示範效應。因為名聲在外,衡水中學早已成為很多河北學生爭相求學的“聖地”,以至於河北教育部門今年明確提出禁止公辦高中“跨市招生”。可以說,衡水中學“做大做強”的另一面是很多學校無聲地萎縮。如果把河北的中學教育比作一個生態圈,龐然大物般的衡水中學已經打破了其中的平衡,出現了大樹底下不長草的跡象。假如沒有外力介入,越來越多的優秀師資和生源將不斷地向衡水中學這樣的“超級中學”集中,因為集中更容易產生效益。為此,很多學生不得不早早地品嘗“負笈求學”的艱辛。但是,“不搞超大規模學校”在《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是有明確要求的,理想的教育模式就應該是就近、分散的,唯有如此才能體現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性,讓中學教育得到良性發展。

  因為地區差異、城鄉差異和校際差異的客觀存在,短時間內或許還很難打破衡水中學“一校獨霸”的局面,而將來能有多大進展,則取決於地方政府如何評價這份喜報。如果聽到報喜就沾沾自喜,把名校當成地方名片,為其繼續“做大做強”提供方便,那麼喜報只能成為掩蓋問題的道具。(本報評論員 沙元森 齊魯晚報2014-06-25 13:59 )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