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找准地方債風險問題的病根

http://www.CRNTT.com   2014-09-12 08:59:57  


  中評社北京9月12日訊/當前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以全國的經濟和財政實力計,尚處於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之內。但脫出全局視野而深入到不同地區,就會發現,在總體風險可控的同時,由於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對於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水平及其控制鬆緊程度的差異頗大,有些地區已經出現償付困難,因而事實上存在著局部風險。脫出短期視野而著眼於長期態勢,也可以發現,由於深藏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背後的各種體制性因素仍在發揮作用,在短期風險可控的同時,部分地區的嚴峻情勢有可能向全國蔓延,因而事實上存在著長期風險。

  地方債風險:呈現出與以往大不相同的複雜局面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文章表示,圍繞地方政府債務的這種局部風險和長期風險,是在中國經濟發生轉折性變化並向“新常態”轉換的過程中呈現的。其一,經過了30餘年的高速增長之後,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產業結構和要素投入結構發生變化,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轉入中高速增長平台。其二,在以化解產能過剩為核心內容的經濟結構調整中,企業的兼並重組甚至退出市場正在成為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其三,2008年以來刺激政策所形成的累積和溢出效應仍在持續,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和調控空間由此縮小。

  在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所謂“三期叠加”的新形勢下,一方面,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同一系列與以往大不相同的新矛盾和新問題相交織;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防範化解亦面臨著一系列新挑戰。不僅財政收入增速隨著經濟增速換擋而下滑,而且財政支出壓力隨著結構調整陣痛而上升,在財政收支形勢趨於嚴峻的條件下,增量調整的渠道變窄。不僅宏觀政策抉擇因消化前期刺激政策而面臨多方掣肘,而且傳統宏觀調控機制和方式因經濟下行壓力的進一步加大而面臨諸多挑戰。不僅經濟體制在經濟發生轉折性變化下的運行規律尚未充分認識,而且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在內的各方面體制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也在發生變化,應對風險的操作難度增加。如此等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