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避免地方發債權拉大區域差距

http://www.CRNTT.com   2014-05-23 08:54:16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訊/5月20日,國務院批轉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意見的通知,就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提出九點意見,里面涉及當前不少改革的熱點,其中“規範政府舉債融資制度”就是備受關注的領域。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社評表示,在上述通知中,涉及地方舉債融資的四大要點:其一是開明渠、堵暗道,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剝離融資平台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其二是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控制,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其三是推行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建立考核問責機制和地方政府信用評級制度。其四是建立健全債務風險預警及應急處置機制,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

  最近還有媒體報道:“下半年將允許10個省市自主發債,其中六個省包括浙江、江蘇、山東、廣東以及中西部兩個欠發達省,四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東部一座沿海城市。消息稱,上述省市可能將從7月初啟動發債。”雖然這個消息尚未得到權威證實,但是地方融資“開明渠”的方向已定,具體省市的自主發債可能是或早或遲的事情。

  文章分析,根據海外一些國家的經驗,地方政府的發債是可行的,比如美國的市政債就有不少成功的例子,為城市的發展奠定基礎。當然,這些經驗若要適用於中國,不能簡單照搬,我們需要尋找到合適的中國化路徑,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地方舉債融資體制。

  首先,地方舉債融資必須有法律依據,而目前地方尚無發債權。在今年人大審議通過的預算案中,確實有提到“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改革方案,推動部分地方開展改革試點。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實行分類管理和限額控制”。尤其是在今年4月下旬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預算法三審草案中,更加明確了地方政府直接發行債券為重點項目融資的規定,不過,上述草案尚未獲得通過。也正因為如此,前述啟動發債的消息無論多麼激動人心,都必須建立在法律授權的基礎上。

  其次,地方舉債融資必須有健全的機制,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其中有兩大機制特別重要,一方面是透明機制,地方政府必須有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尤其是對債務事項要有立體的監督。長久以來,地方政府的預算透明度,以及地方負債情況都不太令人滿意,甚至在去年之前,都缺乏一個準確的數據評估地方債務的風險。所幸去年啟動了全國性的地方債務審計,得出的結論還是讓人放心的,這也可能是如今立法層面有所作為的背景之一。但不可或缺的在於,地方開發債之舉必須堅持透明公開為前提,讓風險可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