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制度變革:新常態下發展的硬道理

http://www.CRNTT.com   2014-10-10 09:34:57  


我們必須正視新常態變化帶來的新的巨大挑戰,向適應新常態的新結構新增長力的制度性改革的方向求變,打造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軟實力和硬實力。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訊/有報道稱,領導層認為年底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將是推進改革,優先於出台刺激增長措施,並接受了經濟增幅可能低於7.5%的目標的現實。我們亟需告別“穩增長”、“保增長”的危機思維,對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硬道理重新認識和定位。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文章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但對於伴隨新階段的新常態發展的認知,不少人還一直停留在各種“舊常態”思維範疇,圍繞經濟增長零點幾個百分點的上上下下糾纏了好幾年,印鈔票“穩增長”的“預期”也一直如影隨形。但是我們注意到,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不論是投資、消費、工業增加值等宏觀數據 ,還是反映企業層面形勢的PMI綜合和分類指標,都呈現相當的平穩態勢,並未像那些幾年前就開始糾結零點幾個百分點變化分析預期的那樣,出現大幅下滑、硬著陸甚至危機式的崩潰。

  為什麼所謂“主流”分析會屢判屢錯?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延續了危機的思維方式。危機時期形勢變化很快,整體市場非常敏感,所以基本經濟數據零點幾個百分點的變化很可能攜帶了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的信息,或者引發心理恐慌,加劇經濟的大起大落。但是現在顯然不能說是危機狀態,零點幾個百分點的變化很可能是受季節因素的影響或者自然災害或者一些偶發事件的影響帶來的正常波動。如果把正常波動誤判為大起大落的危機變化,是根本的方向性錯誤。其次,是利益導向。危言聳聽的形勢判斷的目的是推動危機刺激政策,最主要的是推動寬鬆的貨幣政策出台。流動性的推動是資產價格上漲的最大力量。凡能從資產價格泡沫中獲利的行業,都願意接受“經濟硬著陸”、“大幅下滑”和“有下行壓力”的形勢判斷,並且更期待“恐跌”挾持新的刺激政策的出台。年複一年的“崩潰論”符合一些群體的利益,儘管屢判屢錯仍然“合聲甚高合者不少”。第三,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對“新常態經濟”缺乏最基本的認識。

  是到了認知糾偏的時候了。不走出對新常態的認識誤區,沒完沒了地在每個月數據的正常波動上做文章,把常態形勢當作危機形勢,陷主流形勢判斷與政策預期於短期誤判之中,可能錯失新的戰略機遇期。我們認為,新常態是經濟規律的必然,只有尊重規律順勢而為,才能實現新常態下的新發展。

  新常態有四大特點

  文章分析,實際上新常態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對新常態的認識需要從三年來新常態顯示的新特點開始。新常態有四大特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