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新常態思維看外資“隱性退潮”

http://www.CRNTT.com   2014-10-22 08:36:00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訊/“外資大規模撤離”成為近期輿論焦點。2013年,中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下降6.78%。在外經貿第一大省廣東,製造業實際吸收外資下降2.05%。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增長僅僅2.2%。
  
  新京報發表財經評論人餘豐慧文章稱,央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89萬億美元,較今年6月末減少了0.1萬億美元。2013年底中國外匯儲備3.82萬億美元,而2014年9月底為3.89萬億美元,僅僅增加700億美元。與此同時,三季度合計貿易順差1281億美元,相比去年三季度增長108%。與1-9月貿易順差軋差後為581億美元。說明外商投資和國際熱錢最少有581億美元流出。貿易順差在擴大,而外匯儲備不增反降。只能折射出外商直接投資和國際短期資本流出加速。

  文章分析,從外部環境看,外資撤離中國,包括國際短期資本流出,貌似有其合理性。美國經濟強勢復甦,10月底將全面退出量化寬鬆,並且一度加息預期提前聲音四起。美元開始較大幅度走強。使得國際資本加速回流本土尋找投資機會。加速了國際資本從中國流出。

  從中國自身經濟發展情況分析,經濟增速不可能再維持過去十年來高達10%以上的增長態勢,特別是不可能再採取應對金融危機時期的4萬億元大投資和9.56萬億元的信貸大投放,以及強刺激房地產政策導致房價暴漲的增長模式。過去中國經濟高達10%以上的增速,外資從中也分取一大杯羹。如今,中國經濟增速已經下降到了7.5%以下,其中包括外資在華分享的蛋糕以及投資回報增速都在下滑,這對外資外企的吸引力減弱,外資在華利益與過去相比較少了,流走流失或者威脅流走離開都是自然而然的。

  中國經濟在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內外資政策在並軌,長期以來外資享受的超國民待遇已經逐步消失。外資的國民待遇也使其有一個適應過程。勞動力成本上升、環境成本增大、人民幣匯率波動等影響是外資外企撤離的微觀經濟環境原因。

  文章認為,必須要用新常態思維來對待這一變化。外企、外資應該有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的思想準備,試圖像過去那樣享受超國民待遇,依靠廉價勞動力的低加工成本謀取超額利潤,依靠低廉的環境成本生產經營,甚至依靠壟斷市場的強勢力量,在中國已經很難行通了。

  對於中國來說,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速理性回落,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時期,經濟社會從無序到法制規範階段,外資、外企撤離流走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中國經濟經過35年的發展,整個社會財富積累快速增長,經濟發展中的資本短缺不再是第一位的,對吸引外資的迫切性沒有過去那麼緊迫了。中國應該從量和規模上的引資轉變為從質上選資。應該引進高科技項目外資,引進對提升中國創造創新有幫助的外資,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