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迎接新常態不可當“葉公”

http://www.CRNTT.com   2014-11-04 09:12:08  


新常态是经济规律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如何认识新常态,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新常态,却可以主动作为。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訊/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旅遊市場依然火爆。然而,很多人的旅遊方式卻發生了變化。一位朋友出國旅遊,沒有像以往那樣跟著旅行團“多天N國游”,而是選擇了西班牙自駕深度游。朋友說,過去那種旅行和趕路無異,僅僅滿足於旋風般的到此一游,增加的只是目的地數量,想要細細欣賞沿途風光、深切領略異國風情,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如今的深度游,腳步放緩了,帶來的卻是旅行品質的提高,旅遊凸顯出其本來的意義。

  人民日報發表記者朱雋評論文章稱,中國經濟也正經歷著腳步放緩、品質提升的過程。10月份出爐的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又一次印證了新常態的到來。三季度,GDP增速為7.3%,較二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但仍處在合理區間。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中一些積極、深刻的趨勢性變化成為亮點,如以服務業為主導、新業態加快湧現的結構優化更趨明顯,簡政放權等改革催生的新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就業、節能降耗等指標好於預期,等等。

  應當說,7.3%並不是一個讓人意外的數字。然而,當“近6年新低”“趨勢性下滑”等字眼充斥網絡,不免會對人產生一些心理上的衝擊。現實中,有些人仍陷在“速度依賴”的慣性中,對經濟增速的細微變化總有那麼一些不安和惶恐。持這種態度面對新常態的人們,猶似那好龍的葉公,只是口頭上講講新常態,腦袋和身子卻未能真正與形勢變化同步,所以當新常態真的到來時,他們或在茫然中迷失方向,或驚恐萬狀,抗拒逃避。

  文章認為,新常態是經濟規律使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如何認識新常態,以什麼樣的姿態迎接新常態,卻可以主動作為。養成新心態、培育新思維、拿出新行動,應對得當,就能迅速適應新常態,把握新機遇。因此,摒棄葉公好龍式的態度,准確把握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並採取恰當的戰略戰術,對於能否真正適應新常態至關重要。

  這就需要保持對當下經濟增速變化的平常心。從全球看,7%以上的經濟增速已是不低。許多國家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快速增長後都是直接從“高速擋”切換為“中速擋”,而中國經濟還能在“中高速”擋位上持續運行,相當不易。從自身看,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讓一個巨人一直以百米衝刺的姿態奔跑,肯定受不了;當傳統勞動力優勢減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大時,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肯定躲不了。另一方面,穩增長的目的,不是為了保某個數字,而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看看前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