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趙靈敏:中國如何才能不當“被告”

http://www.CRNTT.com   2014-12-11 10:29:31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訊/總部在柏林的“透明國際”日前公布2014年全球清廉指數,中國的得分比去年低了4分,排名也從80名大降到100名。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趙靈敏的文章《中國如何才能不當“被告”》指出,被“透明國際”擺了一道,這是中國缺乏國際話語權的一個最新例證。文章說,中國在話語權方面的無力,根本原因是話語的內容和質量不高,在這種情況下,開多少所孔子學院、多少個語種的電視頻道、播放多少個國家形象宣傳片都無濟於事,中國要提升話語權,應該著力的是國內而不是國外,如若三方面的問題不解決,中國就只能安於長期充當被告、被西方口誅筆伐的命運了。詳論如下:
 
  總部在柏林的“透明國際”公布了2014年全球清廉指數,中國的得分比去年低了4分,排名也從80名大降到100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進行了駁斥,認為得分和排名均與中國的現實相背;“透明國際”則以中國的反腐行動不透明、在預防腐敗方面沒有進展、大企業信息披露表現糟糕等進行抗辯。應該說,“透明國際”列舉的問題都是事實,但這些問題並不是今年才出現的,而是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了。在過去一兩年中國的反腐敗運動取得一定成效的情況下,中國的評分卻大幅下降,這是難以自圓其說的。

  被“透明國際”擺了一道,這是中國缺乏國際話語權的一個最新例證。近年來,中國的硬實力在快速提升,但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不僅沒有水漲船高,反而有每況愈下之勢。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跟今天相比根本微不足道,但在話語權方面卻常有神來之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個世界”劃分理論,其影響至今猶在;毛澤東的個人形象及其思想體系,對當時世界左翼運動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從1978年的1.8%上升到2013年的12%,但在話語權方面卻沒有什麼建樹,基本上是在西方主導的話語體系裡打轉。對於中國有別於西方的發展道路,中國如何才能和平崛起等問題,至今拿不出什麼像樣的解釋和論說。官方大力宣揚的話語,無論是“和平崛起”、“和諧世界”還是“新型大國關係”,都很難說有多大的解釋力和號召力,連“北京共識”的概念,都是由美國高盛公司的分析師雷默提出來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