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準確深入全面認識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4-12-13 10:37:15  


  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訊/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對明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既有現實針對性,又有長期指導性,為我們更好地認識、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經濟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表示,今年以來,中央從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科學判斷出發,堅持戰略定力,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創新調控思路和方式,推出一系列穩定增長、培育新動力 、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下,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前3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增速雖然放緩,但實際增量依然可觀,在全球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服務業增長勢頭顯著,內需不斷擴大,社會托底工作得到強化,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更需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平衡,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為深化改革開放和經濟結構調整創造穩定的宏觀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預期和新的動力。

  文章認為,準確認識、深入認識、全面認識新常態下的新趨勢、新特征、新動力,是做好今後經濟工作的重要前提。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經或即將發生諸多重大轉變,經濟增長將與過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別,與傳統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粗放增長模式基本告別,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之常,意味著相對穩定,這一穩定是更高水平的穩定,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長質量加快“上台階”的穩定。因此,新常態絕不只是增速降了幾個百分點,更是增長動力的轉換和發展質量的提升。

  文章指出,適應新常態,要有新考量。中高速增長、中高端水平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增長動力轉換也不會自然而然地實現。眼下,一些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不僅表現在人口、土地等紅利逐步消減,拉動增長的“舊動力”逐步下降,新興產業還沒有形成傳統支柱產業那麼大的拉動力,新的增長“發動機”馬力不足,新舊動力“青黃不接”;還表現在不少地方、行業和企業正在承受著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陣痛”,表現在經濟增速“下台階”讓一些長期掩蓋的老矛盾、老問題“水落石出”。能不能有效應對這些挑戰,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深化改革開放和調整結構的力度,在於能否摒棄那種不合時宜、不適應新常態的慣性思維,打破掣肘發展進步的成規慣例,將已經出台的重大經濟改革舉措落實到位,同時推出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高質量改革方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