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新東北現象”預警中國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5-05-15 15:48:01  


 
  過去幾年上了很多大項目,實際上都是造船、鋼鐵、石化、汽車、水泥、裝備這些傳統產業,結果投產之日就是虧損之時。”梁啓東說,大鋼鐵、大石化、建材、造船,吉林的汽車、遼寧的裝備制造伴隨著資源型產業的蕭條都出現衰退。加工工業雖然略好一點,但是實力不強,附加值低。粗略計算,很多裝備制造業的資金利潤率不超過15%。再加上前些年鼓勵發展房地產,地方政府對房地產形成了依賴,抓實體經濟的動力不足。而實體經濟自身的創新力不強,傳統產業的跌落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國企的創新升級困境

  2003年啓動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讓一度陷入經濟發展低穀的東三省實現了之後10年的高增長,大量政府投資救活了國企,國企改革以“戰略重組、做大做強”為方向,不僅解決了“東北現象”,東北經濟也重新回到國企顯赫的時代。工業規模比黑龍江和吉林兩省總和還要大的遼寧省順勢轉型,獲得了“振興紅利”。沈陽鐵西區作為中國工業化的象征,被稱為“東方的魯爾”,在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幾十萬產業工人下崗的灰暗歲月後,也重新被注入活力。

  2002年,鐵西新區成立,鐵西區與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老鐵西區內200多家企業陸續搬至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2003年之後,隨著《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若幹意見》、《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的出台,多家大型企業也順勢完成了重組和擴張。沈鼓集團、北方重工等一批國有企業的戰略重組均在那一時期完成。

  然而,這些一度過得不錯的國企現在遇到了新的問題。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感慨“那時候賣機床就像賣汽車”,令他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恐懼感。2002年~2011年,沈陽機床集團從世界排名第36位,飈升至世界第一。2012年,機床行業需求萎縮,他們生產的“大路貨”滯銷。2013年,利潤首次出現負值。

  2015年初,沈陽多家國有企業開始降薪,其中就包括沈陽機床集團。一名工人抱怨道,快過年的時候,他們接到了降薪通知,降10%後再減300,扣掉公積金根本很難生活。工人的工資已經很低了,2014年的月平均工資才1000多。“工人們接到降薪通知很氣憤,找領導們要個說法,領導說現在廠子有困難,希望大家理解,鼓勵大家辭職找新工作。”她說,現在工資雖然漲回去了一點,但還是很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