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新東北現象”預警中國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5-05-15 15:48:01  


 
  《南風窗》記者走訪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小企業聚集區時發現,不少工廠的門口都掛出了出租廠房的招牌。一家成立於2005年、從事汽車零部件制造的民營企業,准備將5300平方米的4層廠房整體出租或者分租,低價“出兌”的還有一台注塑機、兩台發泡機和兩條塗裝生產綫。這家企業的負責人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訂單明顯減少,今年的情況更差,便決定關停。然而,找到能够完全“接盤”的下家并不容易。好幾家倒閉的小企業只能把庫房分租給更小型的木料加工廠。

  完全依賴於國有大型企業生存的下游企業也受到了影響。一家生產汽車轉向器的合資企業員工說,去年每個月生產3萬台,現在每個月才生產2萬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產量就逐漸降低。普通工人拿的都是計件工資,活少了待遇自然就降低了,普通工人以前的收入基本上是3000多,現在至少少了1000元。“工廠雖然沒有裁員,但是這種情況下,一些人會選擇主動離開,今年已經走了十多個工人了。”他說。

  由於東北的民營企業多是國有企業的“配套”和“龍套”,他們之間形成的生態不僅是生產經營上的依附關系,體制性的“寄生”關系也更為明顯。一家化工制造行業的私營企業員工說,他們公司主要是給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大企業提供地下管道配套,近兩年國企的項目明顯比以前減少了,公司訂單減少,不得不裁掉接近一半的員工。“而且現在國有企業在反腐敗的大環境下不願意跟我們接觸,以前認識的老路子現在都用不上了,飯桌上就能談下來的訂單,現在沒有人敢插手,我們也就很難拿到項目了。”

  與此同時,民營資本面臨的營商環境也并不舒適。“東北是典型的強政府弱市場,市場力量發育不够,過去幾十年中形成了大量的國有企業,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比較深。”梁啓東說,以遼寧為例,盡管民營經濟的總量已經達到67%了,但是民營經濟沒有成為創新的主力軍。近幾年經濟總量排在六七位的遼寧,其民營企業在全國民營經濟500強中連15個都沒有。

  “新東北現象”已經成為本屆中央政府最急切解決的問題之一。2014年6月,國家發改委對東北地區密集調研,發現東北面臨新的挑戰,部分行業生產經營困難,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和結構性矛盾凸顯。8月19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幹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第二輪東北振興由此拉開帷幕。

  經濟新常態下如何進行戰略性調整,實現“再工業化”將是東北再振興的核心。而東北經濟當前的頽勢也是對中國前十年發展模式和未來走向的預警,如何避免其他能源地位逐漸抬升的地區步東北後塵,需要更長遠的布局,打破體制機制的束縛還有很大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