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簡逸光:福建經學對台灣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5-08-27 00:16:14  


  中評社福州8月27日電(記者 黃博寧)福建師範大學兩岸文化發展中心副教授簡逸光日前在第三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上以《易經》為題探討福建對台灣在經血方面的影響。概括有四個觀點。

  第一,台灣經學發展受福建經學影響甚為深遠,主要原因為地緣關係,加上清代以降,朝廷派任許多擔任過福建地區知府等官員轉任台灣府,因此有了福建經驗後移植過來台灣,也就駕輕就熟。這些官員在福建或多或少皆有參與興辦書院的經驗,因為福建自宋代以來,辦書院的風氣鼎盛,延續至明清兩代,皆是如此,這些都有助於台灣發展書院的借鏡。書院的主要功能在於教學,教學又以儒家經典為主,因此經學等相關文獻會流傳在書院之中。

  第二,福建經學以《易》學成果為多,此與朱熹《周易本義》、李光地《周易折中》受到官學重視有關,影響所及,台灣亦多以《易》學研究為主。其中黃敬是典型受福建《易》學影響的例子。黃敬為台灣淡水關渡人,受福建安溪舉人盧春選之教,學有所成,繼而為師,亦有著述付梓。其書內容以朱熹《周易本義》為依歸,又多引福建《易》學家之說,如徐幾、蔡清、林希元、蘇濬、李光縉、黃道周、何楷、李光地等,也反映了福建《易》學著作流傳於台灣的情況。

  第三,海峽一江之隔使得台灣規避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自強運動、中法戰爭等巨變,台灣有機會沉潛於《易》學。加上有人為教學而著述此書,希望學子透過此書猶能多了解中國古代史事,故援引了許多古代人物事蹟作為解《易》的例證,這一舉數得的教學法,頗值得後人借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