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從二合一選舉看台灣政治的新特徵

http://www.CRNTT.com   2020-03-22 00:04:46  


 
  第二,小綠跟大綠的合分關係特殊,既有合又有分。在“立委”選舉和政黨票方面,綠營內部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但在大位選舉這一塊存在著小綠歸大綠的可能性。這種情況投射到本次選舉,就是由於衹有蔡英文有實力去選、有把握去贏,所以它們還是將票集中在她身上,投票給她。蔡英文的“總統”票比韓國瑜高出265萬,實際上是仰仗小綠的擁戴票,小綠雖然對民進黨的路線政策並不滿意,包括抵觸蔡英文的兩岸論述,但在大位選舉時仍然會出現回流現象。這是導致韓國瑜費盡洪荒之力也沒能取勝的關鍵原因(另一個原因顯然是沒能爭取到青年人支持)。在這次選舉中,韓宋的票加在一起也無法超過或接近蔡,藍營小黨的票加在一起也無法超過或接近綠營小黨。當然,蔡英文在選舉中所採用的策略,如激化藍綠對決、高唱“芒果乾”打“主權牌”及推出蔡賴配最佳搭檔,刺激了綠營投票率,不僅穩固了基本盤,而且有效收納了小綠的支持。

  但是,需要看到,今後每四年一次的“二合一”選舉將變得越來越複雜。小綠跟大綠在利益分贓、理念左右(是更左還是更右)、統獨問題、兩岸政策以及公共政策上有很多矛盾,如去年喜樂島聯盟與民進黨在東奧公投、台灣正名問題上的尖銳矛盾與衝突,一邊一國與民進黨蔡英文在權謀與利益上的紛爭,台聯黨這樣的深綠老綠對蔡英文在“台獨”問題上的不滿,等等。因此,在某種矛盾無法調和的情況下,小綠是否往第三勢力那邊靠攏,或自己會變身第三勢力,就仍值得觀察。這次選舉前期及後期,先後有過“三角督”和“小三角”的局面,第三勢力也醞釀過推出“總統”候選人,如果真的去選,他們的選票除了自己人(民眾黨、柯粉與“郭家軍”、郭粉)的之外,肯定還會尋求一些小綠的支持;而到2024年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和脫離了國民黨的郭台銘的動向,以及他們跟小綠、小藍的關係,就都是考察的重要指標。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小綠的擴張,提示人們在島內政治運作中不可忽視小綠政黨,特別是它們在今後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會不會衝擊未來大位的選舉(民眾黨、時代力量)。多年來,台灣政壇湧現出好幾個小綠政黨,不少小綠在政治色彩和意識形態上是深綠,由於對民進黨“漸進式台獨”或“溫和台獨”不滿而另起爐灶。在政黨實力方面,民眾黨、時代力量都有了100萬以上的支持者(民眾黨政黨票158萬,時代力量109萬)。某些小綠政黨所起的作用,促使了社會氣氛更獨,是危險性更大的一股勢力;某些小綠政黨則也不排除有“統獨”之外的第三種選擇。但它們在台灣政治勢力消長中,是不是還能夠進一步獲取較多政治資源、吸引更多支持者,是需要冷靜看待的。

  第四,台灣政治整體上“綠大藍小,綠長藍消”的結構意味著,國民黨在政治影響方面處於不利地位,這主要反映在其操弄藍綠矛盾、進而操弄藍綠對決的能力在下降,因為藍綠誰大誰就有操弄藍綠矛盾的能力。在這樣的結構下,藍營要在島內政治中發揮更大作用,足以在更大程度上反擊綠營,就需要有其他的路數或辦法。包括這次韓國瑜跟蔡英文的鬥法,是在藍綠結構中穩住藍營基本盤,但在藍綠結構之外同時聯合其他各種社會力量。也就是說,儘管“綠大藍小”的結構很難改變,但若能成功建立反蔡聯盟(或反民進黨聯盟而非反綠聯盟),使之發展壯大,就有可能在力量上氣勢上大於對手,在選舉中真的翻轉政治行情、走向執政權。韓國瑜這次本就要這麼做,但衹可惜功虧一簣。

  總之,台灣政治總體上“綠大藍小、綠長藍消”的結構仍然有所強化,這次選舉的結果便是一個典型的表現。它將改變我們對選舉運作、乃至於日常政治運作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即拿國民黨與民進黨比是一種陳舊的比法,拿整個藍營與整個綠營比、拿藍營與綠營內部的動態勢力分佈比是新的有效比法。這其中,不能忽略那些小綠,這些年它們有所擴張;但綠營並不是鐵板一塊,其內部有小綠與民進黨間會不斷發展膨脹的矛盾,有小綠因其散而呈碎片化、因其小而呈原子化這樣不好克服的問題。這種情況對它們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如無改進也有可能是曇花一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