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面向世界的中國文化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20-05-02 00:07:50  


 
  禮文化是如流水一樣活著的傳統、活著的禮文化。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對於葛朗台為了金錢可以置女兒的幸福於不顧的諷刺,對於葛朗台以法律契約來害人性命的批判,很早就預見到了舍勒所批判的資本主義精神,馬克思對於商品、資本的批判也是與此一脈相承。當代中國經濟的奇跡不是對於西方資本主義的重複,中國人不是葛朗台式的經濟人,不是舍勒在其《資本主義的未來》一文中所批判的資本主義類型的人及其精神。⑥我們在春運中看到廣大的中國人對於家庭、對於家鄉的珍重,看到今天的中國人一如既往地為了兒女後代的教育、幸福而作出的犧牲精神;同樣也看到子女對於父母的回報,子女做各種選擇時也要考慮到父母的因素。我們還看到南方興起的祭祀歷代祖先、跨地區、跨省的聯宗、修族譜,從而建立“我們從哪裡來”的完整譜系。筆者當年在陝西西安城牆上聽到華縣碗碗腔中的《劈山救母》(也就是《寶蓮燈》)為之一震,其裂帛之聲所傳達的孝道真是感動天地。詢問唱者,華縣當地人至今仍喜歡聽戲,紅白喜事常請戲,一唱就是七八個小時,連著幾天,謂之大戲。不難想見這些大戲的價值觀與《劈山救母》都是同樣的。這些都是禮文化在現代的延續,是中國人的價值觀所在,也是中國文明作為連續未斷裂的原生道路文明之根本所在。

  中國人的文化價值觀還體現在日常生活及其儀式感中。我們小時候吃飯時,大人會先盛一碗米飯放桌上,這是給祖宗的,尤其是過年的時候。有些地方每個月農曆的初一、十五都要在飯桌上給祖宗盛碗飯。《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致其敬於鬼神。”今日中國民間有些地方吃飯前盛新飯供奉給祖先、神靈的習俗,正是古代的食禮之延續。

  小孩上桌吃飯都有固定的位置,這是長幼的秩序所在,不是什麼等級制。大人教小孩夾菜要夾跟前的菜而不要夾遠的、不好夠的菜,好吃的更不能多夾;米飯不能掉桌上,不然小心天上的雷公會劈你的。這些都是規矩,是禮文化的“敬”與“讓”的價值觀滲透於生活的點滴。《禮記》開篇說:“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孝經》:“禮者,敬而已矣。”《禮記·曲禮》指出:“禮者,自卑而敬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從小在每天生活中、小事中不自覺地養成的“禮讓”、“禮敬”,成年進入社會後則能擴充為在社會、單位中的“禮讓”。這與個人在事業上的自強不息並不矛盾,這恰恰是對舍勒所批評的資本主義的冷靜計算的克服。這些是我們要將“形而下”之器對外上升到“形而上”的道的層面來對外講深、講透。

  中國人與人交往特重禮尚往來,這正是禮的精神所在,《禮記·曲禮》謂:“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物表明心意,內心的禮敬要用外在的禮物來表達,所以中國人的禮物的意義與西方的小禮物不一樣。當然禮也不能過,要求中道、量力而行,故有“禮輕情意重”之說。在中國民間,送禮尤其是過年過節送禮一定要有回禮。如果疏忽,關係就會受影響。如果有意不回禮,今後的關係可能就斷了。重要的不是禮物本身,而是內在的心意需要有禮物來傳達,持久的關係也要通過禮的儀式感來維繫。

  再舉例如今天禮儀之小者所繫乎則大,平常宴飲之排座次,行走之論先後次序,都可見禮教本身所強調的上下秩序。就禮樂傳統而言,位之上下、尊卑是與德能聯繫在一起,有德能者居其位,所以不是簡單的權力關係之分別。而飲酒之“合歡”則與上下之分別構成張力,更多凸顯的是和諧,化解區別、等級。飲酒、排座次,是古之“飲酒禮”的延續。這些生活中的細處、不起眼處其實都是禮樂精神某一方面的積澱,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有其偏處。這些看似小的禮儀,卻在潛移默化中讓人在內心遵從、維持一種秩序,這就是禮所具有的政教功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