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面向世界的中國文化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20-05-02 00:07:50  


 
  《大戴禮記》總結了禮教的精義在於使民眾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凡人之知,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巳然之後。是故法之用易見,而禮之所為至難知也。……使民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中醫也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的體現,中醫將人的生命放在天地之間來理解,即天人相應。中醫將疾病發生原因分為外感與內傷兩大類,《黃帝內經》說“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陰陽在此表示表裡,外感六淫病邪是由表及裡,所以邪先傷於表。《傷寒論》顧名思義,講到人的身體在天地之間,受到外部的氣候環境的影響,中醫歸為六氣:風、火、暑、濕、燥、寒,六氣太過則成為六淫,而容易使人致病。

  內傷則是由於七情、飲食、起居、勞作休息等的過或不及等不正常而造成疾病,病發於內,故而邪先傷於裡。中醫強調人的情志即五志即“怒、喜、思、憂、恐”等情感的中正平和,《靈樞·本藏》說:“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志每一方面太過、偏而失調則易得病,《黃帝內經》對此有具體的論述。清代沈金鼇《雜病源流犀燭·諸鬱源流》說:“諸鬱,髒氣病也,其原本於思慮過深,更兼髒氣弱,故六鬱之病生焉。”

  不管是外邪還是內傷之病,其發生、發展取決於正邪之氣的消長變化。《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強者,病邪難以干犯;反之,正氣不足而體質虛弱、抵抗力低者,則病邪容易乘虛而入。作為致病的外部重要因素的外邪這一外因,也要通過致病的內部因素的正氣虛這一內因才能發生作用,這就是中醫對於正氣、病邪二者關係的辯證認識。

  中醫思維認為疫情的發生是受大系統的影響,中醫強調人的身體的小系統與天地自然環境的大系統的“天人相應”。所謂瘟疫、時疫就是氣候失序、失令造成的,冬天之時令該冷不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精氣在冬天該藏而藏不住就會出現寒邪之氣,造成時疫。今天的環保思維雖常提到暖冬,但對於暖冬的危害的理解遠不如中醫精深。暖冬的反常氣候引發時疫、邪氣。科學考察發現,全球氣候變暖使得很多原來藏在地裡、雪山、冰川裡的各種不知名的病毒可能出來。

  中醫思維強調天人相應的同時也強調仁,即以仁心、仁術對待病人。

  2、制度:中國文化價值觀的中層

  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則是中國文化價值觀的中層,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政治是對於士大夫政治的繼承與轉化。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可能社會經濟高度現代化,而政治制度卻依然保持著傳統的形式和本質。以美國為例,亨廷頓指出,美國總統在職能、權力及其人格、才能方面完全相當於都鐸時代的國王,甚至在權力上還超過國王,而白宮政治亦與宮廷政治相似。美國可以說是將世界上最現代的社會同世界上最古老的政治集於一身的國家。⑦

  中國的政制也繼承了傳統要素:今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領導的制度既不是美國的總統制,也不是英國的內閣制、法國的半總統制,乃是承襲了明代內閣制(其中有首輔)、清代軍機處(其中有首席軍機大臣),以及再往上的唐代中書門下制、漢代三公制的集體宰相制。中共中央組織部承襲“吏部”,在識人、選人、用人、考核上纍積了一代代人的智慧;中央紀委、國家監察委的設置則承襲了傳統甚為發達完備的禦史台之監察制度。除了士大夫文官官僚制度這一整套完備的制度保證之外,同樣重要的是士大夫德性修養的內在約束與保證,這就是士大夫精神。士之為士,在於持守“修己治人”的“內聖外王”之道,所以士大夫文官政治乃是德性政治。德性政治的“德性”並非人們所誤解的道德理想主義,而是意味著政治理性和政治智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