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疫情下的非傳統安全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0-08-08 00:01:36  


 
  美國方面聲稱在2020年3月開始啟動對華輸送醫療專家、防護裝備、資金。這些對華援助不僅來自美政府,更多地來自社會團體和私有企業,對其應予肯定和鼓勵。柏塞特妄稱,作為美國“對手”的中國,急需接受美伸出的橄欖枝來保住“顏面”。可事實上中國並未收到來自美國政府的任何援助。餘音繞梁之際,疫情態勢即反轉,美國內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攀升至全球首位,中國方面向美國提供了巨量的防疫物資。

  1.美醫療體系碎片化折射政治制度短板

  美疾控中心與各州政府及當地醫療機構共同應對在美疫情。包括美在內,越來越多的國家在本地社區發現聚集性疫情,而非從中國擴散而來。美國民眾深感信息不對稱,同時傾向於事後再採取應急措施,而不願事先防控。儘管美疾控中心CDC早已發佈文件指導防疫措施,美醫療機構與公共衛生部門仍難以調動起來進入“備戰”狀態。在對流行病防控的資源投入上,政策循環往復,未能準確運用醫療資源快速應對。

  美醫療體系長期修修補補,正如美政策體系缺少一慣性,醫療體系缺乏一個權力中樞系統來協調各職能部門應對突發事件。如果大批美民眾需接受治療,不得不依靠私營醫院、社區醫院和州立醫院來提供床位。國家急需一個由聯邦政府與疾控中心共同作為治理中樞的醫療系統。很多國家都存在政策統籌協調問題,美尤其突出。

  美面對疫情爆發尚無疫苗或有效治療措施來應對。疫苗的研發,即便最樂觀地估計,也需要一年時間來取得突破。常規的疫苗研發一般需要五至八年的時間。

  2.美抗擊疫情需要與中國合作

  中美合作抗疫以貿易爭端的緩和或推遲為前提。作為近期談判成果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有效擱置了關稅升級帶來的威脅。這樣的成果對於國際社會合作抗疫以及非常時期制定經濟政策必不可少。

  旅行禁令可以暫時收效,但長期封鎖中國對美是不現實的。美所需個人防護裝備如口罩、防護服、醫用手套都從中國進口。若對中國船隻禁運,美醫療物資將發生短缺,這對於本國抗疫十分不利。美醫療設備、核心藥物也都是中國生產,封鎖中國物資出口對美後果嚴重。完全隔離中國幾無可能,衹有尊重科學、尊重專家才是對美民眾負責,政治偏見毫不可取。

  國家安全利益是分析中美安全關係的重要視角。中美兩國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地區安全形勢與結構性矛盾不斷凸顯的相互關係,雙方在國家安全利益的認定上均出現了相應調整。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