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疫情下的非傳統安全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0-08-08 00:01:36  


 
  菲律賓進口商品和原材料中有相當大的比例都來自中國,僅在2月份就損失了中國集裝箱物資的62.5%,對菲製造商、零售商、經銷商都產生了重大衝擊。服裝零售商優衣庫的工廠有一半在中國,另有20%在越南,而越南工廠還要從中國進口原材料。

  馬來西亞出口加工部門支撐其GDP的58.4%,中國提供的電子零部件等中間產品則佔有其生產供應鏈的20.8%,⑧如同其他東南亞國家,疫情的爆發阻斷了供應鏈,重創馬出口加工業。馬生產商協會呼籲政府多元化佈局,轉向日本、韓國、印度,甚至歐盟國家尋求替代產品。

  東南亞國家日常生活對供應鏈平衡的依賴度都在疫情期間表現出來,中國周邊的國家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中國勞動力、中國產品、原材料等等。新加坡較早地實現了對供應鏈需求的多元化,但其他東南亞國家大都別無選擇地依賴中國。

  五、內部修復是應對非傳統安全事件的良性開端

  受疫情影響,主要東南亞國家都進行了相應的外部調整與內部修復。而新加坡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內部修復上,可謂較為成功的案例。

  “全球健康安全指數”2019年10月作出的一項評估指出,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自應對大規模流行病及其所帶來的恐慌。在應對能力上拿到100分幾無可能,大多數發達國家的評估分值甚至僅為51.9,全球平均分值僅為40。

  即便是治理模式較為成熟而實現了較快自我修復的新加坡,在疫情爆發初期,國民也大量囤積米、面、衛生用紙,表現出恐慌、焦慮,擔憂政府停擺。新加坡知名線上超市“德瑪特”宣稱,由於近期超市日用品訂購量激增300%,開始限制發貨。新本土最大的連鎖超市職總平價超市則暫時退出線上供應。由於搶購口罩和藥物,網絡詐騙和虛假訂單也隨之而生。各種媒體平台充斥著虛假信息和謠言。恐懼和焦慮削弱了這一國家在國際社會的良好聲譽,所帶來的傷害遠大於病毒本身。新加坡是最早實施旅行禁令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要打贏疫情,除了依靠嚴格警惕性和治理透明度,別無選擇。由於各國口罩出口供應的削減,新衹得推動本國生產商加快口罩供應。新建立了高度嚴密的管理機制來追蹤已知密切接觸者並進行隔離和監視。根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評估,雖然新加坡流行病偵測水平達到了“黃金標準”,但這一標準並非100%準確,對無症狀病例和輕症病例敏感度依然存在盲點。

  新對違反隔離措施的行為零容忍,除了必要隔離外,還對來自中國大陸的華工限制入境,即便有些是新永久居民。違反隔離規定者將被取消工作簽證、限制就業、甚至遣返回國。為制止虛假信息擴散和謠言傳播,政府設立專門的抗疫官網主頁和傳媒軟體提供每日的信息更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