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疫情下的非傳統安全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0-08-08 00:01:36  


 
  2020年1月份習主席訪緬,是19年來第一次訪緬的中國國家元首。緬方對中國抗疫也提供了人道主義援助,並宣稱將與中國政府開展合作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緬並不會完全切斷對華關係。但由於疫情阻斷,且印從戰略高度著力打造印緬關係,力圖成為地區平衡手以制衡中國,致使緬也在向印靠攏,去年兩國就簽署防務合作協定以提升軍事合作,這為疫情爆發後的緬態度轉向提供了基石。上個星期緬總統訪印,簽署了十個諒解備忘錄。這些都給中緬關係帶來了牽制。從另一面來看,恰說明緬甸政局的脆弱性,在應對非傳統安全事件方面缺乏與周邊國家展開跨國界、常態化的合作,通過“一刀切”的方式“打包”政治協定,其政治“投機”行為顯現出對自身執政能力沒有自信心。

  四、地緣政治經濟格局:人員往來的經濟維度與安全維度

  隨著中國治理體系的成功實踐,當中國疫情得到控制之後,周邊國家與全球卻面對病毒肆虐而治理無效。疫情下半場的風險和挑戰暴露了全球治理體系存在的極大弊端。2020年1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對全球13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在整體投資額下降的同時,對“一帶一路”沿線47個國家的投資同比增長了19.5%。⑤這凸顯了沿線周邊國家對中國投資的巨大需求。這一需求在危機時期則轉化為巨大的經濟壓力。

  1.周邊國家面臨疫情擴大壓力、外部輸入性風險阻礙經濟提振

  隨著全球疫情形勢的變化,國內大多數地區防控的重點,正轉向嚴防境外輸入上。防止來之不易的階段性防控成果功虧一簣,就必須嚴把輸入關。但與此同時,阻斷病毒不是關閉國門,後者並不符合中國的實際利益,因此才有了既防範嚴密,又充滿人性化的安排。病毒不分國界,以旅行禁令的方式阻隔境外公民入境,既不可取,也不現實。中國防疫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加強入境人員防控措施並非針對特定國家公民,這體現了中國政府對生命的尊重和擔當。對疫情的警惕性和防控要求不能降低,嚴防嚴控境內擴散和境外輸入病例,需要中國繼續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及時與世衛組織和有關國家分享信息和經驗。

  日、韓及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緊密相鄰,命運相連,伊朗作為重要的中亞伊斯蘭國家,與中國西北省份人員往來密切,在甘肅省纍計確診的132個病例中,境外輸入性病例大多都來自伊朗。

  《環球時報》顯示,3月3日零時之前的24個小時內,在重點監測的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中,中韓往返執飛航班為85架次,執飛率已經下降到23.10%。中國同伊朗的往返航班衹有2架次。中國與日本執飛僅57架次。中國與美國執飛僅17個航班。作為南亞重要國家的印度,為防範輸入性疫情,也已暫停向伊、韓、日、意大利等國簽發旅行簽證,對從這些國家直達或中轉入境的旅客,強制在入境口岸進行健康檢查。嚴防周邊國家向中國境內輸入病例是當務之急。韓國、日本、伊朗是中國周邊國家中疫情最嚴重的三個國家,外防輸入應與醫療援助並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