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如何應對美國對華政治戰

http://www.CRNTT.com   2020-11-15 00:01:41  


 
  二、中國絕不會成為第二個蘇聯

  國際輿論最近討論“新冷戰”時偶爾會有一種不經意的對號入座,將中國比作前蘇聯,似乎隱隱暗示了對中國命運的悲觀預期。特朗普政府對華極限施壓的種種舉措與美國當年對蘇政治戰的相似性,更加劇了人們的憂慮。人們不禁要問:中國到底會不會重蹈蘇聯覆轍,經不住美國打壓遏制,在戰略博弈中敗下陣來?

  坦率地講,這一問題非常複雜,涉及因素實在太多,博弈時段也很難界定,甚至對如何定義博弈成敗都難有共識。但這一問題事關重大,必須有所思考。本文衹能在有限篇幅內,力爭對回答這一重大問題的基本思路進行勾勒。總體講,對此問題的回答有賴於:(1)對蘇聯經不住美國政治戰攻勢的深層原因之探討;(2)對中國與蘇聯的本質區別之界定;(3)對美國對華政治戰能在多大程度上發出力道的前景之預估;(4)對特朗普時代(和“後特朗普時代”)的美國與里根政府時期的美國的顯着落差之比較;(5)對中國應對方式是否得當之評判。

  首先的問題是,蘇聯為什麼經不住美國的政治戰?是因為美國的政治戰很厲害麼?當然不是。根據前文所述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之間的相互關係,外部原因衹能通過內部原因起作用,因此歸根結底還是蘇聯內部先出了問題。蘇聯之所以落敗,是由於它在國家形態和治理方略方面早已大大落後了。

  美蘇競爭的本質,是20世紀的世界現代化進程在繼續向前推進過程中,當西歐這個曾經的資本主義核心地帶塌陷之後,分別位於美洲大陸和歐亞大陸這兩個相對“邊緣地區”的後發大國,對歐洲霸權繼承人身份的爭奪。而他們競爭的關鍵,就在於國家形態的優劣。

  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期,美國和俄國也曾經參與到列強的全球殖民競逐中,但因為晚來一步而失了先機,在全球殖民版圖中未能佔據有利位置。客觀形勢迫使他們開發出更新的國家形態和方略。美國進一步完善了“市場資本主義”。由於“市場資本主義”衹要求其他國家開放市場,不尋求對落後國家的佔領或殖民,因而比西歐列強奉行的“殖民資本主義”遭遇更小阻力,得到的國際支持多,美國的戰略優勢不斷纍積。俄國則乾脆在國內革命大潮中建立了比資本主義更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

  美式“市場資本主義”更強調“市場”的力量,“蘇聯社會主義”更強調“政府”的作用。無論是“美式資本主義”還是“蘇聯社會主義”,都是對現代國家內部如何處理政府、市場與社會三要素之間關係的一種制度性安排,都源於世界現代化發端地區——主要是英國、法國和德國——的思想家的理論探索和各國在實踐中的經驗總結,是對現代國家形態和治理方略的一種優化完善,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現代國際秩序的發展演進。因此,客觀地說,當時兩國的國家形態都有先進性,這是美蘇兩國能在二戰結束後各樹一幟、擁者甚眾、對世界分而治之的基本背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