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拜登對華策略跌撞中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21-04-06 00:07:36  


 
  二、競合交替、鬥而不破

  就是有別於特朗普直接對撞式的戰略競爭模式,剿撫並舉,明修改善關係棧道,暗度遏制打壓陳倉。通過推進對華對話合作穩局,緩和關係、降溫局勢、降低對抗、建立合作;高舉意識形態旗號,從聯盟戰略入手,動員“全政府”力量,以經濟科技金融和地緣戰略領域為主戰場,軟硬兩手並用、間接直接手段結合,推進制度模式競爭、西化分化改造、經濟遏制塑造、外交孤立圍堵、軍事包抄封堵;注重把握尺度和分寸,保持必要柔性和靈活性,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係,競合交替、鬥而不破,“無論我們在處理這個關係的任何一方面,我們都必須能夠處在優勢地位而不是弱勢地位來與中國打交道。”(布林肯語)

  在特朗普遺留的嚴重惡化的中美關係氛圍中,布林肯在2月1日CNN專訪中稱,“毫無疑問,中國對我們構成了最大的挑戰,但這是一個複雜的挑戰。美中關係中有對立的方面,當然也有競爭的方面,而且也有一些合作的方面。” 2月4日,拜登總統在視察美國務院並發表20分鐘首次外交政策演講中表示,“我們還將直接應對我們最強勢的競爭者——中國對我們的繁榮、安全和民主價值構成的挑戰。我們將對抗中國的經濟行為,反制其激進的、脅迫的行為,回擊中國對人權、知識產權和全球治理的進攻。”同時強調“我們也做好與北京合作的準備,當這麼做符合美國利益的時候”。拜登這段話把中美矛盾擺在前面,把中美合作擺在條件之前,一方面反映了其政策傾向,另方面亦折射出時下美國社會、精英階層的涉華政治輿論氛圍。換言之,拜登此番言論所表達的,既有其想做的,也有給政敵看的成分。另據外媒評論,拜登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中國事務的兩位新一代“中國通”格維茲(Julian Gewirtz)和杜松如(Rush Doshi),一方面都認為美國應向中國展示強硬態度,另方面也都“對中國著迷”,並依然預見有一天中美關係可重新得到發展。

  中國不存在爭霸世界的世界戰略,中國對外政策一向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針,一以貫之、堅定不移。特朗普4年倒行逆施業已證明,美國採取爆衝對撞式的敵華政策會渙散盟友夥伴、激發國際反感、重創自身形象與利益,弊大於利。這種建立在你死我活式爭霸基礎上的僵硬政策,不適合新的時代、新的對手、新的聯盟、新的夥伴、新的世界,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三、對華意識形態戰是手段不是目的

  美國對外政策亦講求“師出有名”,無論和平外交還是戰爭行動,總是千方百計選擇一個自以為是的道義旗號,以凝聚國內、號令天下。拜登政府明確把中國定位為意識形態和制度模式上的對手,用“民主自由人權”整合凝聚國內不同陣營群體和黨派,動員組織國際意識形態同盟。在2月4日演講中,拜登宣稱,要以“民主價值”對抗更多的“威權主義”,“美國要以榜樣的力量,而不是力量的榜樣來領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