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拜登對華策略跌撞中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21-04-06 00:07:36  


 
  拜登上台以來對中美經貿問題採取相對模糊處理方式,不直接否定特朗普對華經濟科技戰的必要性,但亦表示對其範圍、方式、節奏進行慎重評估,不會蕭規曹隨。拜登團隊把中國經濟發展、知識產權和全球治理作為對美國的“重大威脅”,可能在遏制中國經濟競爭力、減緩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對衝中國經濟世界影響力等方面狠下功夫。2月4日演講中,拜登稱將“對抗中國的經濟行為”。目前看,中美經貿戰、科技戰、知識產權戰、多邊經濟合作體系戰,直至金融貨幣領域的鬥爭較量仍將持續。但由於美國的底氣不足,形勢會變得更加複雜,雙方中低端產業領域角逐可能明顯緩和,高端產業領域中的協商、合作、妥協成分客觀會增加,有選擇地“脫鈎”亦有一定現實性。2月24日,拜登簽署行政命令,審查美國的藥物、稀土、半導體、大容量電池等關鍵商品的供應鏈狀況,並將展開為期一年的更深入評估,重點關注國防、衛生、信息、能源、交通、糧食等六大領域,要求提出改善供應鏈復原性和安全性的建議。該行政命令沒有提及 中國,但觀察家普遍認為,拜登此舉意在美中競爭大背景下尋求減少關鍵產品對華依賴性,是其推動部分敏感領域對華“脫鈎”的實際舉措。

  經濟戰一向是“雙刃劍”,拜登政府處理對華經貿問題會接受特朗普政府教訓,會更講求策略、面對現實,不再像特朗普那樣四面出擊、四面勒索經濟實惠。奧巴馬執政時期,對華經濟競爭遏制的主要手段是聯盟圍堵和規則疏堵,通過創建推動諸如TPP那樣的,明確設置針對中國經濟政治制度准入門檻的國際經濟一體化機制及規則,擠壓、排斥、“改造”中國,試圖把中國經濟牢牢收在西方編織的籠子裡。拜登上台後,一個重要政策動向就是重新調整與國際經濟體系的關係,聯合意識形態相同相似國家地區推進經濟一體化,明顯向奧巴馬時代回歸。拜登可能延續奧巴馬間接路線的制衡、消化、改造策略,推進建立、完善、改造排他性經濟一體化組織、制定不利於中國的國際規則、推進尖端科技適度“脫鈎”、實體經濟回流美國等,與中國展開經濟競爭。一方面設置排華機制,用內涵政治制度門檻的條款阻擋中國,把不符合其期望的中國排除在外,以壓促變;另方面圍三闕一,給“改造到位”的中國留下“活動空間”。換言之,在世界經濟組織機制內塞進政治性涉華條款,可能成為拜登政府的常態化手段。而一旦中美關係惡化,極端情況下,亦不排除拜登轉而劍走偏鋒,推動建立中國經濟體系的國際替代系統。2月17日,美國商會發表研究報告稱,儘管中美經濟“脫鈎”代價巨大,但“並非不可接受”。

  不過,美國亦有輿論認為,違背經濟規律、違背市場原則、違背美國利益集團利潤最大化目標、違背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利益,推進對華經濟競爭,注定是兩敗俱傷之舉。“一個國家如果真的把自己的力量消耗乾淨,那麼他本身的政治也會隨之破產。”(利德爾·哈特《戰略論》戰士出版社1981年版P479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

  六、美對華軍事戰略重在遏制

  軍事、科技、金融和人才是美國最具優勢的王牌。美對華軍事戰略的核心是建構遏華軍事同盟、發展對華高端作戰能力、維持對華“代差級”軍事優勢,為用軍事手段配合美國對華政策服務,同時為中美關係破局生亂生戰做準備。拜登政府將持續推進深化印太戰略體系,鞏固美日及韓同盟,發展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改造澳新美同盟、美菲同盟、美泰等同盟,拓展“五眼聯盟”、北約職能,拉攏東南亞、中亞地區相關國家及蒙古等潛在盟友,擴大軍事同盟夥伴圈,建構對華全方位軍事封鎖圈;在中國“走出去”的潛在“軍事突破口”發展關係、建立聯盟、強化軍事干預能力,形成封堵之勢;發展新的軍事手段,提高對華軍事遏制及實戰能力,懾止中國軍事手段運用。如果說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變數最小的領域在哪裡的話,軍事領域首當其衝。美國對華軍事戰略競爭的戰車早已駛上高速路,難以逆轉。美軍最現實對手可能是俄羅斯等國,但終極對手無疑標定中國,對華高端戰爭是美軍作戰能力建設的頂級目標。該進程在奧巴馬時代已經開啟,特朗普加速推進,拜登時代繼承延續。拜登2月4日演講中稱,已指示國防部長奧斯汀對美軍在全球的態勢進行評估。國務卿布林肯2月1日接受CNN專訪時宣稱,將確保美國的軍隊能夠威懾中國的“侵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