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月刊:台民眾對兩岸的矛盾心態

http://www.CRNTT.com   2024-05-28 00:06:41  


 
  另一方面,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向台胞台企提供新機遇。大陸相繼出台“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農林22條措施”等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更加積極主動與台灣同胞分享祖國大陸發展機遇和經濟社會發展紅利,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為台胞台企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創造更多便利,提供廣闊空間。從長遠來看,基於大量持續向好的經濟發展態勢、日益開放的廣闊市場和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三年新冠疫情和外部環境變化對兩岸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的衝擊有限,也阻擋不了兩岸融合發展的腳步。隨著新冠疫情大流行基本結束和大陸惠台政策措施的落實細化,兩岸人員往來與民間交流逐步恢復常態,兩岸經貿合作與產業融合有望持續深化,兩岸城市交流、基層交流、青年交流、文教交流有望取得新突破、新進展;影響所及,兩岸融合發展格局將從經濟領域快速向社會領域、文化領域拓展,其深度和廣度將大幅增加。〔1〕這必將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克難前行”,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為實現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夯實基礎。

  (二)“台獨”勢力阻撓、限制兩岸融合發展

  2016年以來,台灣民進黨當局憑藉“完全執政”優勢,肆無忌憚地破壞兩岸關係,推動“文化台獨”、“去中國化”,利用新冠疫情大搞“以疫謀‘獨’”,嚴控和阻撓兩岸交流合作,導致台海局勢更趨複雜嚴峻,兩岸交流合作受到嚴重干擾和破壞,兩岸融合發展與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不確定因素增多。民進黨當局通過修改“國安五法”、制定“反滲透法”、增訂“經濟間諜罪”等方式,不斷加大對兩岸交流合作和台胞來大陸發展的管控限制力度,甚至採用恐嚇、打壓、查辦、起訴、罰款等手法,迫害參與兩岸交流合作的島內團體和人士,對台胞赴大陸就業創業處處設置障礙,試圖製造“寒蟬效應”,破壞兩岸融合發展的民意氛圍。近年來,在新冠疫情衝擊和台灣方面限制的叠加影響下,兩岸各類交流活動和各領域合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衝擊,台胞登陸意願有所下降,來大陸發展顧慮增大。

  在2024年1月13日舉行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攜其“台獨工作者”標簽以四成(40.05%)的得票率當選,打破了2000年以來島內政局每8年完成一次“政黨輪替”的“周期率”。可以預見,賴清德上台後,將繼續在兩岸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進程中製造重重障礙。一方面,民進黨將繼續不擇手段在各個領域加緊“去中國化”,推動“認知作戰”,夯實謀“獨”拒統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另一方面,民進黨勢必繼續在島內強化“綠色恐怖”,在利用執政優勢和政經資源全力打壓在野勢力方面很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為該黨長期執政奠定基礎,其會對在野勢力進行“抹紅”與“抹黑”,並動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打壓正常的兩岸交流,將繼續運用“國安五法”“反滲透法”等相關規定,羅織罪名進行指控,通過司法訴訟、限制出境、處以罰金和徒刑等方式,不斷加大對台胞參與兩岸交流合作和赴大陸就業創業的管控、限制力度。一旦如此,祖國大陸以深化民間交流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將受到更多制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