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陳平原:重新審讀五四新文化運動

http://www.CRNTT.com   2009-04-18 07:32:41  


 
  第七,成功的“文化斷裂”,往往成為極具挑戰性的話題,引來不斷的言說。

  當初劍拔弩張的對立雙方,都以自己特有的立場、語調與努力,介入到這一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中。倘若沒有像樣的反對派,你不能想像這場思想運動如此深入展開。就像余英時說的,“愈來愈有必要在陳獨秀與魯迅的激進主義和胡適的自由主義之外,將梅光迪和吳宓的文化保守主義,置於與五四新文化的同一的論述結構之中。”(《文藝複興乎?啟蒙運動乎?》)而對於事件本身的追懷,無論是讚賞還是批判,都介入到當下的思想文化進程,成了變革與創新的原動力。相對於那些被壓抑或刻意回避的話題(如“反右運動”或“文化大革命”),“五四”實在是太幸運了,八十年間從未被世人遺忘,成為一代代人精神成長史上必不可少的對話目標。正是這一“思想操練”,使其得以“苟日新,日日新”。

  如此常說常新的“五四”,毫無疑問,容易被“過度闡釋”,其中有遮蔽,有扭曲,也有意義轉移。至於是否真的實現“創造性轉化”,當視一代人的心志與才情。畢竟,在古今對話與精神碰撞中,有可能孕育巨大的思想力量。後人即便對五四先賢有諸多責難,也不敢輕慢與其“對話”和“交鋒”——其中隱含的理想與激情,促使你不斷自我反省。當年如此,今天也不例外。

  再過半年,就該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了,我們是否能有更為坦蕩的胸襟、更為開闊的視野、更為深刻的反省以及更為精彩的言說?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