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減持美債 中國經濟調結構重要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10-02-23 08:17:02  


中國應高舉貿易平衡的旗幟,在吸引外資的同時,改變外匯管理體制,實現藏富於民。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訊/美國財政部於北京時間2月16日晚間發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其中顯示2009年12月中國減持美國國債金額高達342億美元。

  海外觀察家們對這一現象有全方位的解讀。有的認為中美關係發生逆轉,中國正在以經濟手段向美國施加壓力。但也有觀點認為,中美兩國關係磕磕絆絆,中國不必使用這種手段公開叫板,此次減持美國國債,只是一種商業策略行為。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教授文章分析研究,自2008年9月成為美國國債第一大海外持有國之後,中國曾多次購買或者出售美國國債,但是,作為美國國債第一大海外持有國的地位始終沒有改變。此次出售美國國債占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4%,顯然是具有戰略意義的舉動。

  眾所周知,由於美國經濟尚未起死回生,奧巴馬政府為了拯救經濟,編制了龐大的赤字財政預算。為了執行預算,美國必然會增加發行美元貨幣,而美元的貶值必然會給債權國帶來嚴重損害。所以,為了規避風險,在適當的時機出售美國國債,是十分自然的投資行為。最近一段時間,由於希臘等一些歐洲國家出現財政危機,歐元區內的主權債務風險加大,不少投資者紛紛購買美元,從而使美元價格上漲。在這個大背景下出售美元國債,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中國之所以成為美國的債權人,就是因為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美元一直處於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國出口產品換取美元貨幣,只能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保值增值。但是,龐大的美國國債儲備,給中國帶來了潛在的商業風險和政治風險。因此,在適當的時機出售美國國債,在中國國內已經形成了普遍共識。

  文章指出,必須看到,目前中國仍然持有美國國債7554億美元。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尾大不掉的局面,與中國的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有關。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相當一部分屬於外資企業,如果實行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那麼,中國的金融市場將會面臨巨大的風險。因此,中國政府實行了非常特殊的外匯管制政策,一方面允許經常項目下外匯自由兌換,另一方面則對資本項目進行合理的管制,要求企業必須將所得外匯存入國家銀行,以此來換回經營所需的人民幣。在這種特殊的貨幣管制體系內,中國外匯管理部門很快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外匯。為了實現美元外匯的保值增值,中國政府成立了主權投資基金,在海外尋找投資項目。但是,由於缺乏必要的投資經驗,在初期投資中損失慘重。為了穩妥起見,中國政府購買了大量的美元國債。

  現在看來,這樣的投資行為並沒有達到雙贏的效果。美國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千方百計地逼迫人民幣升值,從而減少自己的債務負擔;而中國購買大量美國國債,非但沒有減少商業風險,反而增加了政治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市場價格波動,在高價位出售美元國債,是比較理想的解決方案。

  但是,這種解決方案只能是暫時的,不具有可持續性。由於中國持有的美元國債數額龐大,如果短期內大量拋售美元國債,很可能會導致美元價格急劇下跌,中國的主權基金損失慘重,如果細水長流,緩慢地出售美元國債,那麼,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積累更多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會源源不斷地換回美元,中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的比重還會不斷增加。

  所以,在解決外匯儲備問題的同時,應當著手調整中國的經濟結構,逐步降低外貿出口在經濟增長中所占的比重,把生產型經濟逐步變成消費型經濟,通過擴大內需保持經濟穩定發展。

  文章認為,此次調整中國外匯儲備結構,出售美元貨幣,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契機。決策者應當充分意識到,中國當前的外匯管理體制已到非得脫胎換骨改造不可的時候,應當允許外貿企業根據自身的需要,自由兌換外匯,這樣就可以把國家主權風險,變成外貿企業的風險,快速減少國家外匯儲備,防止由於美元大幅度貶值,給國家帶來經濟災難。更重要的是,決策者應把追求貿易平衡作為自己的首要目標,徹底拋棄重商主義的貿易觀念,盡可能地減少外貿順差,從而間接減少國際貨幣市場波動給中國經濟帶來的風險。

  現在國際貿易被人為地切割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以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為代表的傳統貨物貿易;一個是以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為代表的金融服務貿易。在傳統貨物貿易領域,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而在金融服務貿易領域,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具有絕對的主導權和話語權。許多發達國家正是利用自己的主導權,在國際金融貨幣市場翻雲覆雨,把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通過傳統貨物貿易賺取的利潤掠奪過去。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改變現有的貿易結構,修改金融服務貿易規則。不過,在規則沒有改變之前,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應當盡量避開金融服務貿易的陷阱,防止由於過分涉足金融服務貿易,而喪失自己的商業利益。

  文章最後說,中國應高舉貿易平衡的旗幟,在吸引外資的同時,改變外匯管理體制,實現藏富於民。與此同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清理國內市場各種障礙,為出口企業轉型提供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