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是誰遏制了我們的消費

http://www.CRNTT.com   2010-02-09 11:45:19  


要弄清楚中國消費問題的症結,需要注意“中國消費悖論”,即微觀消費熱與宏觀消費冷的并存。
  中評社北京2月9日訊/這次金融危機使得國內內需的問題更進一步突顯出來,但有關內需的話題該說的似乎都說了,而有關的政策似乎收效甚微,內需不足的情況看不出有根本性的改觀,問題的症結究竟在哪里?南方網今天編載孫立平文章“是誰遏制了我們的消費”,內容如下:

消費不足在於購房支出過大

  要弄清楚中國消費問題的症結,需要注意一個現象的存在,這個現象可以叫作“中國消費悖論”,即微觀消費熱與宏觀消費冷的並存。

  從居民消費這個微觀層面來看,消費不但不能說冷,而且可以說是相當的熱。對於這一點,從居民家庭負債的情況也可以看得出來。根據銀監會數據,截至2009年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為4.4萬億元,2009年上半年累計新增個人消費貸款6508億元,比2008年同期多增3920億元。

  在另一方面,宏觀的消費冷卻是真實存在的。首先,近些年來我國最終消費占G D P的比重在不斷下降。上個世紀80年代超過62%,2005年下降到52.1%,2008年進一步下降到48.6%。其次,是居民消費率不但占G D P的比重不斷下降,其在最終消費中的比例也在不斷下降,目前僅為35%,遠低於國際50%-70%的一般水平。在總的最終消費構成中,政府消費率則總體上呈上升趨勢,由1988年的20.0%上升到2007年的27.3%。相反,居民消費則呈現下降趨勢,由1988年的80.0%下降到2007年的72.7%。

  宏觀消費冷,特別是居民消費所占比例不斷下降,是否表明居民的收入水平太低,不能支撐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消費呢?我們當然可以這麼說。老百姓的收入過低,這是一個事實,而且是近些年來一個突出的事實。這也是人們經常用來說明收入低與消費不足之間關係的證據。但這個問題必須進行進一步的說明和澄清。首先,我們要考慮到,在我國政府的財政收入中,最終轉化為個人消費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國家。人們通常所說的“三公消費”就包括其中。其次,還要考慮到,在企業的成本中包含的隱性個人收入和個人消費所占的比重也會遠高於其他國家。因此,居民實際消費的總量可能明顯高於現在的35%的統計數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