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標本兼治 改革收入分配

http://www.CRNTT.com   2010-03-12 11:22:27  


 
                  兩大因素奠定分配格局

  有必要指出的是,根據世只銀行的統計結果,1978年,10億中國人有6.4億生存在貧困線以下,貧困人口比例高達64%;2003年,13億中國人有2.2億生存在貧困線下,貧困人口比例為17%,遠低於改革開放前的水平。因此,雖然改革開放後的制度安排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但與改革開放前相比,其先進性依然不容質疑。

  至於市場供求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同樣值得關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後,進城務工農民數量持續激增,勞動力最終供大於求,打破了勞資雙方的脆弱平衡,壓低了進城務工農民的收入標準。非但如此,進城務工農民的收入增長水平漸漸落後於城鎮居民,進一步拉大了城鄉收入差距。與之形成對比的是,2010年開春,中國南方地區出現了又一波“民工荒”,這或將迫使資方提高收入標準,縮小部分農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取決於制度安排和市場供求,改革的難度不言而喻,要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應當標本兼治。

  就中短期而言,收入分配改革應當努力以結構性減稅和打破壟斷行業的高收入現狀為突破口。這些措施雖然不是治本之策,卻可在很短的時期內扭轉民眾對收入分配不公的感受,意義重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